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生物医药类本科科研创新人才的培养困境2022-12-02 11:04:55

该形势下,生物医药类本科科研创新人才培养存在以下四个困境。第一个困境是:具有学科交叉背景的本科人才培养不足。现代生物医药的发展对于科研创新人才的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在单一专业领域深入专研的精神固然可贵,但科学技术腾飞和科学研究者综合能力的提升,往往离不开学科交融的助推。随着生物医药技术的发展,社会更需要具有交叉学科背景的科研创新人才。高等教育如何规模化的培养创新科研人才已有许多的探讨,而本科教育是高等教育中人才培养关键性的阶段,具有启蒙作用。

传统的本科教育依赖于基础学科划分学生,学生最终获得的知识结构较为单一。在更早期,若本科学生想学习另一专业知识,只有通过自学、旁听、转专业或修习双学位等,获得跨学科知识的途径十分有限。生物医药专业的本科生,若只有单一的知识体系,例如生物学或药学,毕业了若选择直接就业将难以满足飞速发展的生物医药产业对从业者提出的更高要求;若选择继续深造,本科教育学科专业设置和培养制度的局限性也会使其在迈入研究生阶段时,受到一定的限制。从单一的学科知识体系,跨入到以探索和创新实践为主的综合性培养阶段,他们的背景知识和实践能力往往不能迅速支撑起研究生阶段的研究,也很难快速适应教育模式的转变。因此,本科教育单学科的局限,不仅会让他们错过培养学科交叉知识体系的启蒙期,也为今后的就业和深造埋下了需要填补的空白。
 
现阶段本科生教育中科研资源投入过少。创新力提升的核心是人才培养。但现阶段本科教育主要以学院为单位进行传统教学,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近年来,也有许多高校意识到了本科阶段的科研经历对于学生创新力的提升的重要性,逐渐开始开设面向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课程。理论的学习固然重要,然而科研活动不同于传统的教学,科研能力的培养需要实践的过程,需要学生从中去学会加工和再创造。同时,面向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课程,通常是以大班教学、短期培养的形式开设,然而科研思维的培养是一个长期、循序渐进的过程,这也是短期的“填鸭式”教育收效甚微的原因。当然,我们也不能忽视多数高校中生物医药相关学院的科研资源的局限性。尽管现在大力提倡引进海内外高层次人才,使许多研究型高校的师资力量得到了壮大,但一定程度上,高校教师要同时兼顾本科教学、研究生教学和科研任务,精力过于分散。
 
出自《卓越生物医药本科创新人才培养新模式探索与实践》作者魏霞蔚,向明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