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株的特性和外源蛋白的特性有关2022-12-21 08:55:57
以近期热门的双特异性抗体药物为研究对象,通过确定性筛选设计实验方案在细胞培养管中进行了14d的流加培养,考察了工艺参数( 接种密度、培养温度和补料策略)对蛋白表达量和抗体质量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接种密度对蛋白表达量、电荷异构体和聚体都有显著影响。接种密度从0.5×106cells/mL提高到1.5×106cells/mL,表达量提高近30%,可能的原因是提高接种密度缩短了对数生长期,使细胞快速进入蛋白表达期,延长了蛋白表达时间,进而提高了蛋白表达量;由于细胞处在蛋白表达期时间较长,同样的培养周期,细胞存活率的维持较低密度接种差,因此,收获时由于细胞存活率低而导致聚体增加,但聚体比例仍在可接受范围之内(聚体比例<2%),并且下游纯化工艺易于去除,所以综合来看对最终产品的聚体影响较低;接种密度对电荷异构体的酸碱性电荷异构体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提高接种密度,酸性电荷异构体升高10%,碱性电荷异构体减低10%,主峰比例影响甚微,可能的原因是随着接种密度的提高,活细胞密度积分增加,需要更多的营养物质参与蛋白合成,而导致一些关键氨基酸或金属离子浓度降低,氨基酸和金属离子的浓度都有可能会影响酸碱性异构体的生成。培养温度对产量和电荷异构体影响显著.而对聚体影响较小。第7d降温比第3d降温产量最高可提高20%,文献报道,降温可以维持活细胞密度及细胞活率,提高蛋白表达量,但从本研究可以看出,提早降低温度并没有提高表达量,反而有很显著的降低,这可能与细胞株的特性和外源蛋白的特性有关,这也与之前的研究报道一致。升高温度会显著提高酸性峰比例,显著降低碱性峰比例,而主峰基本不变。
出自《确定性筛选设计优化双特异性抗体细胞培养工艺》作者张轩,吕明,丁晓然.
上一篇: CHO细胞培养工艺优化的可行性和高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