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RNA疫苗免疫保护机制的认识2022-12-26 08:45:44
鉴于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率先启动大规模人群接种,并展现出优异的保护效力,研究人员得以对真实世界中人群的免疫应答规律和持久性、疫苗的安全性、序贯免疫的应答特征、疫苗对新型冠状病毒须关切变种的中和能力和保护效果等开展全面、深入的研究。在免疫应答机制方面,Amanat等比较了新型冠状病毒康复者与疫苗接种健康者的体液免疫反应情况,发现BNT162b2免疫人体后能产生与康复者相当或更高的针对RBD和N端域的抗体,但疫苗免疫组无中和活性的抗体比例更高。Painter等监测了疫苗接种健康者体内T细胞的动态变化情况,发现首针免疫即可迅速激发S蛋白特异的CD4+ T细胞应答,其中Th1和Tfh型T细胞分别有助于二针免疫后迅速产生CD8+T细胞和中和抗体。此外,Ciabattini等和Woldemeskel等发现,BNT162b2免疫产生的S蛋白特异的记忆性B细胞能维持6个月以上高水平,而T细胞整体水平虽在6个月后有所下降,但对S蛋白多肽的刺激仍能保持较高活性,提示完成接种6个月后人体仍能对病毒感染迅速做出响应,从而建立有效的免疫保护状态,这为疫苗加强接种的必要性提供了重要依据。新型冠状病毒mRNA 疫苗在全球接种量已超数十亿剂,其良好的安全性也得到了充分认可。
JAMA发表的一项涵盖620万名疫苗接种者的监测数据显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后1–21d内未出现23种潜在的严重不良事件。目前的研究也显示,接种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未增加孕妇出现不良妊娠的风险。但需指出的是,新型冠状病毒mRNA疫苗接种可能引发心肌炎,发生率约为2.13例/10万人,特别是在16–29岁的男性接种者中比例更高,约为10.49例/10万人。此外,mRNA疫苗还可能引发极个别的免疫血栓性血小板减少症病例,也需持续关注。上述研究极大地加深了我们对mRNA疫苗免疫保护机制的认识,为未来制定有效的疫苗接种策略、指导下一代mRNA疫苗的研发提供了全面、丰富的科学依据。
出自《合成生物学:从“造物致用”到产业转化》作者赵国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