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ENO1是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的免疫原性分子2022-12-27 08:43:56

冯波等对裸鼠成瘤试验、克隆形成试验和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进行评估发现hUC-MSCs在裸鼠中不致瘤,克隆形成试验结果为阴性,端粒酶活性测定结果正常,具有良好的遗传稳定性。胡宜等认为移植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成肿瘤的能力具有种属差异性。佟明华等发现体外长时间培养大鼠BM-MSCs在15代以内移植入裸鼠体内没有成瘤性,但是体外培养传代次数的增多会增加成瘤性的风险。黄英华等通过裸鼠体内成瘤性实验与p53、Ki67蛋白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得出结论:人BM-MSCs在体外可以有限传代,无显著恶性转化趋势。Froelich等证实在人脂肪干细胞的长期培养过程中,经过连续传代可能发生染色体畸变。同时建议在将人ASCs用于干细胞治疗之前,必须评估和考虑它们促进恶性转化的潜力,甚至在临床应用中应避免ASCs的体外扩增。
 
免疫原性在干细胞制剂的安全性评价中常常是重要且困难的,虽然MSCs的免疫原性较低,但是为了提高安全性还是应该做免疫原性评估。Zhao等通过检查血清组胺水平发现GMSC移植对小猎犬的全身性过敏反应和大鼠的被动性过敏反应没有影响,且GMSC输注不会对自身免疫性关节炎或红斑狼疮的动物模型造成显著的副作用。Wang等使用人源化小鼠模型,证实了ENO1是人脂肪间充质干细胞中潜在的免疫原性分子。同时,宋征和马璟研究表明在临床前试验中采用免疫抑制的小鼠动物模型进行实验不能反映干细胞制剂在体内实际情况,在进行免疫原性评价时,需要关注实验结果与临床应用之间的差异性。为了探究MSCs对OA的治疗作用,研究人员已经对羊、鼠、狗、兔、马等动物进行了大量的临床前研究。建立OA动物模型的方法有前交叉韧带横断术、内侧半月板切除术、碘乙酸单钠诱导、丙泊酚诱导、木瓜蛋白酶诱导等。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作者秦晶,吴敬智,刘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