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并可用作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2023-01-03 08:42:10
外泌体是起源于内吞途径的纳米级微小囊泡的一种,直径约为30~150nm,其表面表达 CD63、CD9和CD81等生物标志物。由人体几乎所有类型细胞分泌,如间充质干细胞、NK细胞和T细胞以及中性粒细胞,它们具有母细胞的许多显著特征,同时具有自己的独特特征,含有DNA、RNA、蛋白质、脂质、核酸和代谢产物等生物活性大分子,并且能够将这些物质转移到其他受体细胞,调节受体细胞的功能。外泌体存在于正常或病理状态的各种体液中,因此,可以在不同的体液中检测外泌体并可用作潜在诊断生物标志物,此外,其向受体细胞传递的物质有效地改变了受体细胞的生物反应,可以促进或抑制疾病的进展。近年来,研究者逐渐阐明免疫细胞衍生的外泌体在健康生理过程和病理条件中的作用。例如,在遇到感染时,受感染的宿主细胞会释放外泌体,其中包含源自病原体的物质,这些物质可以诱导针对病原体的免疫反应。此外,NK细胞衍生的外泌体还含有典型的分子,如CD56、激活受体自然杀伤组2D和诱导凋亡的FAS配体,以及穿孔素和颗粒酶等,在体外诱导肿瘤细胞系凋亡。另一方面,外泌体也可以作为miRNA、mRNA 或药物的载体或运载工具,从而促进细胞间通讯和免疫调节。鉴于外泌体的生物学特性,以及其在病毒、细菌、真菌的发病机制、传播和缓解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综述旨在为一些重要的外泌体如何影响感染性疾病进展提供更广泛的视角。
早在2013年,Li等就提出T细胞释放的外泌体对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有抑制作用。与来源于CD4+T细胞的CD4分子缺失的外泌体相比,含有CD4+的外泌体可以抑制HIV-1感染,这可能是由于含有CD4分子的外泌体掩盖了HIV-1包膜蛋白,从而抑制了HIV感染。
出自《外泌体的抗感染作用研究进展》作者马枫茜,陈瑞枫,丁寿鹏.
上一篇: MSCs对子宫内膜修复皆具有显著疗效
下一篇: hucMSC-外泌体显著减轻了心肌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