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血管分泌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细胞的增殖2023-03-09 08:41:24

血管内皮细胞可分泌细胞因子、趋化因子、细胞外基质成分等细胞产物,通过旁分泌、近分泌等方式调节器官代谢、发育和修复等。血管内皮分泌的色素上皮因子是刺激神经干细胞自我更新的关键因子之一。内皮细胞分泌的前列腺素E2、表皮细胞生长因子、dickkopf相关蛋白1和DKK3等多种因子对造血干细胞的增殖具有调控作用。骨髓窦内皮细胞还可通过分泌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白细胞介素6、IL-8等因子调控造血干细胞向特定谱系分化。这些研究证明,血管分泌因子在一定程度上可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

当需要构建某些具有特殊应用需求或是特定结构的类器官时,如血脑屏障、微流控类器官芯片、具备循环的多器官芯片等,血管内皮的存在或血管的形成是必不可少的。而在部分中胚层来源的器官中,如肾、心脏等,血管也是其结构和功能的重要组成成分。内皮细胞和血管周细胞是构建血管化类器官的重要组成成分。目前内皮及血管周细胞的获取方式主要有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诱导分化、从脐带分离提取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TV2 因子过表达分化内皮细胞以及部分中胚层或内胚层类器官共分化获得等。

人类诱导多能干细胞有着无限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力,理论上能源源不断地增殖分化为内皮细胞,目前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组织再生、血管疾病模型研究等领域。与人类胚胎干细胞相比,iPSCs能够绕过诸多伦理学上的限制,且分化产生的细胞不被宿主免疫排斥。由于内皮细胞主要来源于中胚层祖细胞,因此生成内皮细胞较为常见的一种策略便是先使iPSCs向中胚层分化,然后利用相应的生长因子处理。Rekha Samuel 利用Ⅱ型糖尿病患者来源的iPSCs细胞系诱导生成了内皮细胞、血管平滑肌细胞以及血管周细胞,并在体内生成了稳定的功能性器官,证实了iPSCs稳定产生内皮及内皮周细胞的可行性。

出自《血管化类器官的构建和研究进展 》作者马潇菁 洪子玹 朱舜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