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T水平在人体中呈增龄性增高2023-03-30 08:46:05
由于骨髓内复杂的微环境,MAT的生理功能仍未明确,通常我们将其单纯认为是骨小梁消失后骨缺损的填充材料。然而,随着近几年对MAT研究的深入,其在内分泌领域中的诸多作用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更有人称其为一个内分泌“器官“。MA释放的细胞因子、脂肪因子和类固醇可在造血和成骨过程中产生重要作用并能影响邻近骨髓细胞功能。研究发现,骨髓脂肪细胞以棕色脂肪特有的形式表达基因标志物,包括转录因子Prdm16和产热调节因子,如脱碘酶2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受体γ辅激活因子α。在高骨量的自养小鼠中,脂质代谢基因和产热基因的高表达,表明MAT具有代谢活性。1HMRS显示,该类品系骨髓中饱和脂肪酸和不饱和脂肪酸的比例与在肩胛间棕色脂肪组织中观察到的几乎相同。以上研究都表明MAT可能具有棕色脂肪细胞样的特征,而其功能直接或间接对于骨代谢产生影响,但具体的相互关系仍待阐明。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年龄相关的骨量丢失与MAT增加有关。近期,Justesen等报道称MAT水平在人体中呈增龄性增高,30岁时占骨髓的40%,到100岁时占比近68%,而骨量则随年龄的增长逐渐流失。另外,BMSC退化是与年龄有关的骨质丢失相关的一个重要因素。随着年龄的增长,人骨髓基质细胞中脂肪细胞的数量增加,而成骨细胞的数量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用PPARγ的作用来解释,PPARs为过氧化物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是核激素受体家族中的配体激活受体。当PPARγ通路配受体结合后,胞内形成二聚体进入核内调控相关基因的转录表达,通过抑制成骨关键转录因子Runx2和Osterix的表达进而抑制骨形成,促进BMSC向脂肪细胞分化,此外该通路已被证明可上调在破骨分化中的关键转录基因c-fos的表达。
出自《骨质疏松视野下骨脂代谢相关调控网络的研究》作者王礼宁,朱弈桦,马勇.
上一篇: MAT是脂肪细胞在骨髓腔内不断堆积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