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SCs用于缺血性脑卒中的治疗2023-04-06 08:56:58

MSCs可以分化成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来修复缺血性脑卒中发生后的结构损伤。然而,MSCs缺乏在功能性神经细胞中表达的电压门控离子通道,所分化的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无法产生动作电位。因此,直接细胞分化替代可能不是MSCs实现治疗效果的主要途径。目前研究表明,MSCs的旁分泌作用是其发挥神经营养作用,恢复神经功能的主要途径。

缺血性脑卒中发生24h后,经静脉移植的MSCs可诱导大鼠脑内病灶区域内的血管新生。这种血管新生作用主要依赖于MSCs所分泌的VEGF,以及脑内皮细胞中VEGFR-2的表达增加。这些移植的MSCs还能够诱导内源性NSCs的增殖。因此可以利用MSCs对缺血性脑卒中进行靶向治疗。对MSCs进行靶向性和基因的双重修饰。通过脂筏可将脑靶向CLEVSRKNC肽修饰在骨髓来源的MSCs表面后,进一步提升其向缺血性脑卒中病灶部位的靶向能力。同时,利用精胺-普鲁兰糖的基因递送系统,将miRNA-133b修饰至MSCs中,其在体外表现出更好的保护和促进星形胶质细胞增殖的作用。
 
体内治疗的小规模实验结果也表明,用靶向肽和miRNA-133b共同修饰的MSCs对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动物具有更好的治疗作用。类似的,利用超顺磁性纳米粒将BDNF质粒递送至MSCs中后,可以诱导MSCs持续高效地分泌BDNF因子。同时,超顺磁性纳米粒降解后释放的铁离子引起了 HIF-1α的活化,进而MSCs表面的CXCR4受体表达上调,其向缺血炎症病灶的靶向能力进一步提升,显著提升了缺血性脑卒中模型小鼠的生存率,并恢复期神经感知和运动能力。此外,将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VEGF、白细胞介素10等基因修饰进入MSCs后均可对缺血性脑卒中发挥治疗作用,调节疾病炎症微环境,保护神经细胞。MSCs来源广泛,体外扩增便捷,因此,目前已有多项移植MSCs对脑卒中治疗临床试验已经备案。且我国已有多例移植MSCs治疗脑卒中的临床报道移植MSCs后,患者术后6个月内临床症状好转,无严重并发症出现,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与治疗前相比明显升高,可改善脑卒中患者后遗症。
 
出自《干细胞作为基因载体靶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宏辉,高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