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干细胞的种类和注射剂量与干细胞致瘤性有相关2023-04-07 08:51:46

干细胞的种类和注射剂量与干细胞致瘤性有直接相关。细胞来源、细胞年龄和体外扩增方法被认为会影响 MSC 对免疫细胞的调节,并于肿瘤生长有冠。例如,源自脐带血的MSCs可抑制胶质母细胞瘤的生长细胞。然而,脂肪来源的MSCs促进胶质母细胞瘤细胞的生长。年长的MSCs(第15代)比年轻的MSCs(第13代)具有更强的免疫抑制作用。维培养的MSC中收获的培养基比从2维培养的MSC中获得的培养基更有效地抑制肿瘤细胞生长,这可能与3维培养的MSCs可分泌更多的IL-24有关。研究显示,NSCs在大鼠疾病模型中的最大安全注射剂量为770万个细胞,相当于人类的22亿个细胞。

而MSCs注射剂量也会影响移植后的免疫调节特性,从而影响肿瘤细胞的进展。根据我们之前的研究,以高剂量(每只小鼠1×106个细胞)给药的MSCs有助于黑色素瘤肺转移的进展,但在低剂量(每只小鼠1×104个细胞)下无促进黑色素瘤肺转移作用。最后是干细胞移植方式的选择。静脉注射的方式是侵入性最低的给药方式,且可以满足多次给药,但此方法大部分干细胞易被肺部截留,实际到达脑内的干细胞数量较少。同时根据疾病发展的阶段不同,其移植方式也受到影响。研究表明,静脉注射或动脉注射的移植途径是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周内)和亚急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1周至6个月内)的首选途径。而在慢性期(缺血性脑卒中发生6个月后),皮内注射移植途径并控制细胞个数为1×107是慢性期的首选方案。
 
出自《干细胞作为基因载体靶向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研究进展》作者吴宏辉,高建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