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生物膜纳米涂层技术已取得了许多进展2023-05-19 08:48:57

细胞膜表面可能含有“Don‘t eat me“受体CD47和CD24,它们可以通过减少网状内皮系统细胞的摄取来延长入造外泌体的循环时间。此外,来自不同细胞来源的不同天然膜组合扩大了细胞膜衍生囊泡的范围,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药物递送系统类别,细胞膜衍生的囊泡可以在其内部携带治疗剂,也可以覆盖载药核心纳米颗粒的表面细胞膜通常来自单细胞来源,包括红细胞、血小板、免及细胞, sad、干细胞和癌细胞利用不同细胞来源的细胞膜所具有的特性及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将其与外泌体相结合有望成为一种新型纳米药物递送系统。

血小板膜是嵌有糖蛋白整合素的脂质双分子层它们具有膜结合分子,如GPllb/llla。CD62P,免疫调节蛋白,CD47和CD55;它们还具有跨膜蛋白GPlba,GPIV,GPVI和GPIX与血小板膜结合后,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被内皮细胞、心肌细胞的摄取显著增加,而其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的摄取下降同时入造的外泌体显示出与受损血管内皮更强的结合力,提高了对缺血心肌的靶向能力。LI等使用血小板膜修饰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使其靶向结合缺血心脏损伤的内皮细胞,并且增强了外泌体在心肌梗死区域的促血管生成能力,自2015年张连方教授及其同事首次将血小板膜作为纳米生物涂层以来,生物膜纳米涂层技术已取得了许多进展,但该领域的研究仍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些纳米粒子从实验室到临床阶段过渡之前,还需要克服几个挑战与生物膜涂层纳米颗粒相关的主要挑战是:制造过程的复杂性和可重复性问题;不同类型生物膜涂层纳米颗粒疗效的异质性;这些物理和化学融合的细胞膜的稳定性也存在问题。然而,到目前为止所进行的工作表明,生物膜涂层纳米颗粒在提供新兴的新型治疗和诊断模式以及革新纳米医学来治疗无数重要的入类疾病方面具有巨大的前景。
 
出自《人造外泌体治疗心肌梗死:应用现状及前景》作者刘瀚峰,王晶晶,余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