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BMSCs在坏死区的存活和稳定成骨分化2023-05-23 08:39:26

近年来,有研究报告单纯CD与CD联合BMSCs治疗SONFH的临床结局无明显差异,在SONFH患者中植人BMSC的治疗效果仍存在争议。Kang等采用配对设计的病例对照研究比较了100例股骨头坏死患者使用自体BMSCs移植联合髓芯减压(50例)与单纯髓芯减压(50例)的疗效,患者术后均进行1年的随访,期间使用MRI评价其分期,结果显示,在股骨头坏死早期进行自体BMSCs移植并不能减缓其ARCO分期的进展,这可能与SONFH患者自体的BMSCs成骨活性较低有关;若要提高BMSCs治疗SONFH的效果,就需要保证BMSCs在坏死区的存活和稳定成骨分化。Zhang等使用成年新西兰白兔建立SONFH模型,从4-6周龄幼年新西兰白兔股骨中分离BMSCs传代培养。在建模8周后,通过组织工程化骨移植术在股骨头植人去抗原松质骨及BMSCs,对照组仅植人去抗原松质骨。术后12周发现2组股骨头缺损修复效果无明显差异。因此,单纯BMSCs移植联合CD技术治疗SONFH的效果并无明显优势。

因单纯应用干细胞移植的治疗效果不佳,许多学者尝试在干细胞移植前对其进行修饰。Kong等将miR-137-3p沉默的BMSCs移植至大鼠SONFH模型中,发现其可以抑制SONFH进展;此外,miR-137-3p沉默的BMSC、通过增加SDF-1a的分泌,可增强SONFH模型大鼠的血管形成和再生能力,而天然的BMSC、并不具备这种能力。Yang等36则用携带SDF-1。的慢病毒质粒转染BMSCs以过表达SDF-la,经过处理的BMSCs的成骨能力显著增强,后将其注射至SONFH模型大鼠胫骨内,对照组注射未转染慢病毒的BMSCs,3周后,micro-CT显示治疗组股骨头坏死区面积明显小于对照组。
 
出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治疗激素性股骨头坏死的研究进展》作者钱士达,于雪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