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自噬是新近报道的影响EMT发病进展的可能机制2023-07-26 09:04:02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指具有生长功能的子宫内膜组织在子宫腔被覆黏膜以外的其他部位种植生长的一种常见妇科疾病,严重影响女性身心健康,尤以疼痛、不孕为甚。超80%EMT患者伴有各种疼痛(痛经、性交痛、慢性盆腔痛、排便痛等),近100%EMT患者自然妊娠率降低,伴明显的反复性或早期流产倾向,且50%EMT患者合并不孕。然而,EMT的发病机制仍不清晰。自噬是新近报道的影响EMT发病进展的可能机制,异位内膜细胞的低自噬水平增强其抗凋亡能力,使得其能够在异地存活、增殖和血管生成,最终形成异位病灶。

随着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的研究强调了在位内膜的固有属性在EMT发病进展中的重要作用。郎景和院士提出“在位内膜决定论”,即在位内膜的生物学特性是EMT发病的决定性因素,而其他的激素、免疫、微环境等仅仅是附加条件。然而,鲜有研究从在位内膜自噬入手探讨EMT的发病机制。经血源间充质干细胞源自周期性脱落的子宫内膜(月经血),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在位内膜的固有属性。因而,本研究将MenSCs作为体外模型,分别从健康女性志愿者与EMT患者的月经血中提取正常MenSCs(HMenSCs)与EMTMenSCs(E-MenSCs),采用CCK-8法、透射电镜、Westernblotting等技术,观察比较2组细胞的自噬功能,以期从在位内膜自噬的角度揭示EMT发病进展的可能机制。
本研究从3个层面比较了E-MenSCs与H-MenSCs的自噬功能:(1)细胞活力层面:EMenSCs迅速生长增殖,尤其是24~72h,并在72、96、120h时刻达到峰值,其细胞活力明显优于H-MenSCs;(2)细胞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表达情况:E-MenSCs中自噬体和自噬溶酶体的数量均明显低于H-MenSCs;(3)细胞中自噬标志蛋白的表达量:E-MenSCs中Beclin1和LC3-Ⅱ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H-MenSCs。
 
出自《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与健康女性的经血源间充质干细胞自噬功能比较研究》作者张悦健,林陶秀,何甜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