损伤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与不同病理生理时期密切相关2023-10-31 08:54:06
脊髓损伤发病率和致残率高,给患者家庭和社会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其治疗和康复现已成为医学研究的一大难点。临床上,治疗SCI的常见方法包括药物、手术和康复锻炼,但只能部分改善症状,很难从根本上恢复损伤的脊髓。大多数SCI患者仍然失去神经功能,部分原因是脊髓自身再生能力非常有限。因此,迫切需要一种新颖、有效的SCI治疗方法,以挽救丧失的脊髓功能。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技术的进步和对SCI病理生理学机制的深入研究,给SCI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目前,已发现多种可用于修复SCI的种子干细胞。在众多干细胞中,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可能是修复损伤脊髓极具吸引力的治疗选择之一。hUC-MSCs具有取材方便、易于运输、低免疫原性、无伦理争议、无成瘤性、快速增殖和多向分化等优点。临床前动物研究已证实hUC-MSCs修复SCI的巨大潜力,但临床转化并不顺利。其临床最佳移植途径、剂量、时间窗,以及hUC-MSCs脊髓修复机制、临床安全性和有效性等仍需进一步探索。
损伤脊髓神经功能的恢复与不同病理生理时期密切相关。SCI急性期(2周内)以免疫炎症反应为主;亚急性期(2周2个月)表现为神经元坏死及神经抑制因子表达升高;慢性期(>2个月)表现为轴突变性、空洞和胶质瘢痕形成,导致神经功能永久丧失。在分子病理机制层面,SCI也可分为原发性脊髓损伤和继发性脊髓损伤。继发性脊髓损伤包括炎性反应、神经细胞死亡和微环境失衡等在内的一系列复杂的病理反应。在继发性脊髓损伤中,微环境失衡是限制脊髓修复的关键因素。目前,针对SCI后不同分子病理特点和病理生理时期,通过抗炎、神经营养和免疫调节等作用,以改善失衡的脊髓微环境是治疗SCI的关键。
出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永超, 冯晓飞, 苏启航.
上一篇: 肺类器官在研究感染性疾病方面有一定的优势
下一篇: hUC-MSCs对SCI的神经修复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