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hUC-MSCs对SCI的神经修复机制2023-10-31 08:55:32

脐带具有来源广泛,取材方便无创等优点,其动静脉之间含有特殊的胚胎黏液样结缔组织(沃顿胶) ,而从中分离得到的基质细胞即为hUCMSCs。hUC-MSCs表达具有干细胞特性的标志,且具有自我更新、大量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其诱导培养能向神经元细胞、骨细胞等多种成体细胞分化。hUC-MSCs除了具有向神经细胞分化的潜能,也有很强的自分泌与旁分泌功能。此外,hUC-MSCs很少表达人类白细胞Ⅰ类抗原、缺乏人类白细胞 DR抗原和共刺激分子CD40和CD80,且拥有较低的免疫原性和良好的移植后受体耐受性。

目前,hUC-MSCs对SCI的详细神经修复机制尚未完全的阐明,可大致概括为3个方面。(1)通过分泌各种因子保护神经元,促进残存神经元轴突的再生和突触形成,并促使损伤脊髓局部的血管再生。Xie等大鼠SCI动物模型发现,移植hUC-MSCs可分泌神经生长因子,维持细胞在高活性氧微环境中的活力,使损伤脊髓得到有效恢复。此外,Xiao等体外研究证实hUC-MSCs分泌的外泌体可通过miR-29b-3p/ PTEN轴激活PI3K/AKT通路减少 SCI神经元的凋亡。与此同时,Cao等研究发现,在亚急性SCI大鼠模型中,hUCMSCs有效剂量移植可促进γ-氨基丁酸A型受体表达的部分恢复,提示GABAA受体可能是SCI的治疗靶点。改善损伤脊髓局部微环境,减轻炎症反应,并减少脊髓空洞、胶质瘢痕的形成和瘢痕的屏障阻碍作用。Liu等研究发现大鼠SCI造模后血清中促炎细胞因子IL-1β、IFN-γ、IL-6和TNF-α升高。而鞘内注射hUC-MSCs治疗3、7d后,IFN-γ、IL-6和TNF-α呈明显下降趋势。
 
出自《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李永超, 冯晓飞, 苏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