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类器官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方法问世2023-11-03 10:32:43
半个世纪前一项经典的实验证明了脊椎动物细胞的巨大自组织能力。即使在完全解离的条件下,细胞也可以重新聚集并重建器官的原始结构。近年来,这一神奇的特征被用于从组织或干细胞中重建部分器官甚至完整的器官。这种源自干细胞的3D培养物称为类器官。近来类器官技术的研究受到了科学界极大的青睐和期待。在哺乳动物中研究组织和器官生物学非常具有挑战性,特别是在人类中,由于样本的可及性和伦理问题,进展可能会受到阻碍。因此,类器官的出现进一步推动了疾病的发生发展、药物的筛选、基础研究以及再生医学等领域的探索。在过去十年中,类器官技术得到了显著发展。通过使用类器官技术培养得到的组织,在微米到毫米尺度上捕获了真实器官具备的一些细胞、解剖及功能标志。目前研究人员开始从其他领域(例如生物工程、化学、物理)中汲取灵感,以产生更适合实际应用且更具生理相关性的类器官。毫无疑问,这项技术为未来科学的发现创造了一个充满可能的世界,但目前这一技术仍存在一些弊端,类器官能否真正应对挑战仍是一个谜。
肺是人体呼吸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承载着呼吸、免疫、肺循环等多种重要的功能。当肺部发生病变时,往往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痛苦。探究肺部疾病的发生发展,对于临床上治疗肺部疾病有很大的帮助。但传统的研究方法存在无法克服的缺陷,阻碍了进一步探究肺的特性及相关疾病的深入认知。肺类器官技术作为一种新颖的方法问世,可进一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清疾病,并寻求更加合适的治疗方法。肺类器官是目前最接近实际肺器官的模型,它很好地再现了肺的组织结构和细胞类型。近年来,肺类器官成为人类肺部疾病建模、药物筛选和个性化治疗等的有力工具。
出自《类器官在肺部疾病研究中的运用》作者李彦军,刘杨青,章培军.
上一篇: 细胞疗法大多使用的还是同种异体的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