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胞膜片在软骨修复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2023-11-09 09:09:52
研究结果表明,与自体骨膜相比,具有多孔支架的仿生骨膜具有相似的体内成骨和血管生成的能力。Wang等发现复合纳米羟基磷灰石和自体富血小板纤维蛋白颗粒的BMSC膜片可促进兔颅骨临界大小缺损的骨再生。Zhang等诱导兔ADSC分化为成骨细胞和血管内皮细胞,利用细胞膜片技术,获得成骨和血管内皮细胞双层细胞膜片,再复合聚赖氨酸修饰的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构建血管化组织工程骨,并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中。结果显示,聚赖氨酸能有效促进ADSC的黏附、增殖和分化,构建的血管化组织工程骨的成骨过程、血管化程度都远快于珊瑚羟基磷灰石支架。关节软骨是一种无血管和神经的组织,且处于严酷的生物力学环境,受到损伤后的愈合能力很差。软骨缺损是导致关节疼痛和残疾的重要原因。目前,微骨折等骨髓刺激技术是临床实践中最常用的方法。然而,由此产生的混合透明的纤维软骨组织不如天然透明软骨,特别是其承受压力的能力。软骨缺损的新疗法采用细胞膜片技术,该技术允许收获具有丰富细胞外基质和细胞的完整细胞膜片。与其他细胞膜片相比,软骨细胞膜片在软骨缺损修复中的应用研究更多。遗憾的是,软骨细胞在体外培养过程中容易去分化变成纤维样细胞,失去软骨细胞本身的生理特性,当去分化的软骨细胞被移植到软骨缺损处时,再生组织最终会变成纤维软骨,与正常软骨相比功能较差。
近年来,许多研究表明干细胞来源的细胞膜片在软骨修复方面具有极大的潜力,并展现出较好的软骨形成能力,例如Thorp等采用BMSC构建干细胞膜片,并利用自发的分离后膜片收缩和成软骨诱导,制造无支架、透明样软骨结构,结果表明透明样软骨分化的干细胞膜片可以自发地黏附在软骨组织上,且获得的膜片在分化后成功地达到了健康的关节软骨的透明样表型。
出自《干细胞膜片在骨与软骨修复中的应用》作者马宏,邢飞,项舟.
下一篇: 细胞外基质支架是一种理想的生物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