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细胞共培养根据模型2023-11-29 08:52:26
细胞共培养为体外研究不同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重要的技术平台,目前此技术已经深入到了多个学科领域,而且发展了多种共培养方法。目前体外细胞共培养根据模型可以分为直接接触共培养、间接接触共培养,而根据维度又可以分为二维细胞共培养和三维细胞共培养,二者可交叉使用。即将两种细胞按照一定比例接种于同一培养体系中,细胞之间直接接触相互作用。LU等采用该方法将巨噬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以5∶1的比例 ( 巨噬细胞:5×104个/孔;间充质干细胞:104个/孔) 接种于24孔板,在50%的巨噬细胞培养基和50%的成骨培养基中体外共培养4周,发现间充质干细胞骨矿化程度显著增强,且巨噬细胞负调控骨保护素,表明巨噬细胞在促进骨矿化的同时还可能通过骨保护素/核转录因子 κB 受体活化因子配体信号通路间接影响破骨细胞的活性。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交互作用,LI等将M1型巨噬细胞与间充质干细胞共培养,发现M1型巨噬细胞可以通过直接与间充质干细胞相互作用促进间充质干细胞上CD200的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CD200与巨噬细胞的CD200R相互作用增强间充质干细胞的免疫抑制能力,从而促进巨噬细胞向M2型极化。
即将两种细胞按照一定比例分别接种于不同的载体上,然后将这两种载体置于同一培养环境之中,使不同种类的细胞不直接接触仅有培养液的交换。最常用和最经典的模型是Transwell小室,是一类小室底具有通透性膜的杯状装置,小室和培养板底部接种不同种类的细胞,培养时将小室放入培养板从而建立细胞的共培养,观察两种细胞的分泌因子相互作用。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共培养技术》作者杨小倩,宋爱梅,宋晖.
上一篇: 共培养技术的方法和相互调控机制的多样性
下一篇: 肿瘤坏死因子α的表达被抑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