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培养技术的方法和相互调控机制的多样性2023-11-29 08:50:36
体外共培养能在一定程度上模拟体内两种细胞的作用关系,为理解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或其旁分泌效应与巨噬细胞的相互作用提供研究模型,将为同时移植两种共培养细胞或者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组织修复提供理论依据,从而改善单一细胞移植的缺点,更好地促进组织修复。目前已有综述聚焦于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相互作用与调控机制的论述分析,对于两种细胞共培养方法的总结相对缺乏。因此,阐述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的方法,并多角度探究了共培养相互作用的影响因素,同时整理归纳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共培养中相互调控的可能机制以及与疾病治疗的关系,该综述着重于探讨共培养技术的方法和相互调控机制的多样性,同时也探讨目前共培养中面临的问题与挑战,旨在为促进间充质干细胞和巨噬细胞共培养的更广泛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细胞共培养是指在体外将2种或2种以上细胞置于同一培养系统环境中培养孵育,近似模拟体内生成的微环境。细胞共培养的历史可追溯到 20 世纪80年代,LAWRENCE等将大鼠卵巢颗粒细胞和小鼠心肌细胞共培养,发现异体细胞通过缝隙连接的方式进行交流。在单一培养技术中,细胞通常以二维形式生长,而组织中具有高度有序的复杂三维网络且相邻细胞类型之间存在相互作用,共培养技术能够更好地模拟生物实验中的体内细胞生理和相互作用,且共培养系统可用于评估两种不同细胞类型的细胞间通讯和组成。组织工程的目标是创建有功能的组织,与传统的组织工程培养条件相比,细胞共培养具有通过辅助细胞反馈控制靶细胞的优势,再现体内发生的相互作用,这在工程组织中建立结构 - 功能关系至关重要。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的共培养技术》作者杨小倩,宋爱梅,宋晖.
上一篇: 巨噬细胞是免疫系统重要的组成成分
下一篇: 体外细胞共培养根据模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