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氧化氮合酶对毛细血管数量有显著的促进作用2023-12-04 11:16:24
氧化应激、炎症、细胞凋亡以及移植过程缺血再灌注时缺氧状态引起的新血管缺乏是游离皮瓣生存的主要威胁缺血组织血管修复的主要机制是血管生成和血管新生,而皮瓣移植后的存活主要依赖于血管新生。研究发现,间充质干细胞能够旁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以及肝细胞生长因子等促血管新生因子,促进血管新生,改善微循环。其中VEGF具有很强的促内皮细胞增殖作用,与新生血管的关系非常密切,是潜在的血管形成激活物,在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血管性因子中占主要地位。如LENG等在注射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小鼠皮瓣I/R模型中发现,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能显著提高V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的表达,增加毛细血管数量,提高皮瓣的存活率。后来PARK等对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在鼠皮瓣I/R的作用做了同样研究,发现注射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加速了皮瓣的愈合,提升了新生血管的数量和皮瓣的存活率,这与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和肝细胞生长因子等生长因子的高表达有关。一些学者后来研究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也有类似的作用,如CHEHELCHERAGHI等研究发现,皮下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与对照组和安慰剂组相比,胶原束的密度和VEGF显著增加,新血管形成明显增加,随机皮瓣存活率明显提高。
此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还能通过提高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2的表达,增加血液灌注量来提升皮瓣的存活率。除VEGF等促血管新生因子与新生血管关系密切,有研究表明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对毛细血管数量也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如SCHLOSSER等在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大鼠注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后,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组的VEGF和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的旁分泌表达提高,毛细血管数量明显增加,皮瓣的存活率提升。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皮瓣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机制及优势》作者何波,何志军,刘涛.
上一篇: 间充质干细胞拥有强大的免疫调节功能
下一篇: 间充质干细胞能够诱导血管新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