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线粒体是与能量代谢最为密切的细胞器2023-12-20 09:13:53

研究表明,UC是一种能量代谢障碍性疾病,线粒体是与能量代谢最为密切的细胞器,而线粒体膜电位的改变是线粒体损伤的初始阶段。泽泻提取物通过提高细胞线粒体内膜功能(膜电位),显著改善细胞线粒体能量代谢。实验表明,猴头菌多糖治疗的UC大鼠血清白介(IL)-1、IL-6 含量明显降低,SOD 含量明显提高,并能明显提高结肠组织的细胞线粒体膜电位,猴头菇子实体多糖能够显著提高溃疡性结肠炎大鼠血清ATP的含量,并具有提高结肠组织中线粒体膜电位的作用。因此,推测猴头菇子实体多糖抗溃疡性结肠炎的活性机制与增加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组织能量代谢和减少氧化应激及炎症损伤相关。运用四神丸治疗DSS诱导的UC小鼠可改善其一般情况和结肠组织病理损伤,同时伴见结肠组织ATP浓度、Na+-K+-ATPase和Ca2+-Mg2+-ATPase活力值提高。证明四神丸可通过调节ATP浓度、ATP酶活力和ATP相关的 mRNA 表达量以改善线粒体能量代谢水平来治疗UC。

线粒体生物发生是在核DNA及线粒体DNA共同调控下,原有线粒体通过生长、分裂的形式产生新线粒体以补充线粒体池的过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共激活因子1α是线粒体生物发生的中枢调节因子。实验证实,白术内酯Ⅲ、陈皮苷、雷公藤红素、安石榴苷、莱菔硫烷均可通过上调PGC-1α促进线粒体生物发生,改善肠上皮的线粒体功能障碍以减轻肠道损伤。综上所述,线粒体作为细胞能量代谢的重要场所,对肠道干细胞的增殖分化及其与潘氏细胞的交互作用有重要影响,线粒体功能障碍,可直接导致细胞能量代谢的紊乱,致使肠道干细胞自我更新及增殖分化等出现异常,肠黏膜屏障受损,肠道修复功能减弱,导致肠道菌群紊乱、IBD等疾病发生。
 
出自《基于线粒体功能及能量代谢探讨潘氏细胞与肠道干细胞的交互作用及中医药作用的可能靶点研究进展》作者罗国樑,张馨丹,唐太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