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ICCs病变与DGP发病高度相关2023-12-27 08:53:01

DGP发病机制复杂,目前尚未明确。但既往研究发现,ICCs病变与DGP发病高度相关。ICCs是固有肌层中的一种非神经元细胞,主要通过控制电起搏器活性来控制胃肠运动。之前研究证实,DGP大鼠胃组织中ICCs数量锐减、超微结构改变,且糖尿病胃动力与ICCs数量呈正相关。同时,ICCs是位于胃肠道壁内的关键细胞,增强ICCs的活性可以改善它们对神经刺激的响应,促使胃肠道更有效地进行蠕动,有助于食物在胃中的正常排空。ICCs的活性增强有助于修复或保护神经和肌肉组织,减轻长期高血糖状态对这些组织的损害。

其次,增强ICCs的活性可影响胃肠道内的消化酶分泌,从而改善食物的消化和吸收,这有助于减轻DGP患者消化不良和腹胀等症状。此外,增强ICCs的活性可能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这两者都是长期高血糖状态导致神经和肌肉损伤的因素之一。更重要的是,ICCs的活性增强可以改善自主神经系统的调控,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从而有助于调节胃肠道的正常功能。SCF负责ICCs的表型维持、增殖和分化。目前,增强ICCs的活性以防治糖尿病胃轻瘫是一个前沿的研究领域,尚未在临床实践中得到广泛应用。然而,通过中药增强ICCs的活性来改善胃肠道运动功能是一个有前途的研究方向,可能在未来的治疗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
 
ZHAO等实验发现,猪毛菜的乙酸乙酯提取物可调节胃肠激素分泌和c-Kit/SCF信号通路,提高血清中胃饥饿素、GAS水平和降低SS、VIP水平,促进胃组织c-Kit和SCF蛋白表达,增强ICCs活性,从而达到显著加速DGP大鼠胃排空、防治DGP的作用。WANG等实验发现,大黄素可上调DGP大鼠结肠中c-Kit和P62表达,下调Beclin-1和自噬蛋白5表达,抑制ICCs过度自噬,提高ICCs活性,并升高DGP大鼠血清P物质表达,降低VIP表达,从而发挥改善DGP大鼠结肠运动障碍,促进结肠运动和肠道排便功能的恢复的作用。
 
出自《中药防治糖尿病胃轻瘫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作者李龙,唐志锋,宋雯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