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对不同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和促进作用2023-12-28 09:51:05
在人类生存和繁殖过程中,骨的合成、再生和吸收过程保持着精确的动态平衡,这是一个通过细胞与细胞之间的合作,对骨的物质转移和交换进行微调的过程。研究发现,骨再生与修复不仅是通过细胞间的相互合作来实现,还可以通过细胞外囊泡包裹的外泌体介质来实现,这种介质可以携带和传递蛋白质、脂质和信使核糖核酸,它与其他组织紧密相连。大量研究报道显示外泌体广泛参与细胞以外组织的信息传递和交换,对不同骨细胞具有一定的修复和促进作用,进而调节骨组织的正常和病理状态。所以外泌体在骨科疾病的诊断和治疗中有很大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1983年,外泌体被发现于绵羊的网织红细胞中,当时认为它们可以帮助细胞处理残留的毒素。然而,经过多年的探索,人们最终认识到,它们实际上是一种由细胞所产生的直径为40~100nm的囊泡,具有两个凹形的圆盘形结构。外泌体内含多种生物分子,如脂质、蛋白质、脱氧核糖核酸、mRNA 和微小核糖核酸等,它们能够在细胞间进行有效的交流,从而实现“信使”的功能,而这些生物分子也具有极高的稳定性,即使在受到体液中酶的影响时也能够保持原有的状态。
由于其独特的囊泡形态以及天然的生物学起源,外泌体能够提供良好的稳定性、针对性以及靶向性,因此它们对细胞之间的相互联系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而且它们天然的生物学起源也使得它们更加安全,避免了发生任何的免疫反应。外外泌体起源于内吞途径,从多泡体中释放,MVB包含通过外泌体与细胞膜融合产生的多个囊泡。外泌体的产生包括4个步骤:出芽、内陷、MVB形成和分泌。作为出芽的一种形式,细胞膜的内陷形成网格蛋白包被的小泡,网格蛋白小泡进入细胞质形成早期内体。
出自《外泌体作为载体构建药物投递系统在骨科疾病中应用进展》作者杨培川,马剑雄,王岩.
上一篇: 关节内注射是治疗软骨缺损的常用方法之一
下一篇: 外泌体表面蛋白的工程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