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系统适用于屏障调节因子的定量评估2024-02-23 09:11:38

SALMON等使用3D打印微流控芯片设计神经血管类器官,开发基于人类多能干细胞来产生以空间决定的与血管细胞相互作用的类器官,这种基于3D打印的平台旨在与任何类器官系统兼容,是一种简单且极具成本效益的类器官血管化方法。该平台为理解和操纵组织特异性类器官与脉管系统的共同开发开辟了新途径。WRIGHT等报道了使用原代人肠道类器官建立96-孔transwell系统以捕获多个定量通路读数,通过对候选疗法进行定量评估,表征并确认了正常人肠道分化模式和屏障功能,使用各种定量读数确定了肿瘤坏死因子α(IBD的核心驱动因素) 通路拮抗剂以剂量依赖性方式挽救了肿瘤坏死因子α引起的损伤,表明该系统适用于屏障调节因子的定量评估,适合提供关键功能数据以支持转化靶点和药物发现工作。

类器官已在药效评价研究 (临床前模型)、传染病研究、肿瘤研究及精准治疗、再生医学等领域得到应用。类器官技术具有成本低、时间短、生理相关度更高等优势,在体外培养体系中长期保持生理及遗传信息稳定下广泛扩增获得的类器官将更接近于临床实践情形,类器官模型可以增加筛选出具有更大生理和临床相关性药物的成功率,加速确定对患者最有益的药物,加速药物的临床应用。
 
由于小肠上皮细胞含有大量的药物代谢酶和外源加工蛋白,小肠在人体进行药物和外源物质的代谢、消化、营养吸收等过程中起极其重要的作用。EVANS等首先提出肠内培养的概念,将肠道类器官定义为体外生长的小肠绒毛、黏膜固有层和完整的隐窝结构。肠道类器官是体外研究肠道干细胞和肠上皮细胞的较好工具,其特点是由多种肠细胞组成、中空腔花瓣状结构、能稳定低温保存和复苏、能够长期自我更新。
 
出自《类器官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监管挑战》作者程玮璐,王泽华,张译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