胶原具有良好的温敏特性和自组装能力2024-02-26 09:09:55
胶原蛋白软骨再生载体/胶原基软骨修复基质一般由注射针、预灌封注射器以及预装在预灌封注射器中的胶原蛋白材料组成,仅含载体不含活体细胞。保留天然结构的胶原具有良好的温敏特性和自组装能力,于低温条件下与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混合后注入软骨缺损部位,通过温度变化形成凝胶并固定于缺损处;胶原基软骨诱导性基质为干细胞提供良好的黏附、增殖与分化的微环境,诱导其成软骨分化并有正常的功能表达,最终实现软骨的再生修复。该产品将自体骨髓浓缩物与动物源软骨修复基质相结合,应用于关节软骨缺损修复,预期用于无系统性感染的成年患者,与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复合,用于治疗由创伤、退变导致的局灶性膝关节软骨缺损患者。2016年FDA通过的《21世纪医药法案》法律法规,授权了开发旨在促进新药研发的药物开发工具,包括生物标志物、临床结果评估、动物模型;2017年FDA推出预测毒理学路线图,强调FDA减少动物实验使用的目标,推进类器官技术作为新的替代方法以及非临床研究工具,从而努力取代、减少、改善对动物实验的依赖。
3D打印类器官可以评估化妆品及食品中重金属对神经系统的毒性,利用微生理系统评估药物的预期效果,具体如下:①微生理系统:使用微型细胞培养平台,通过将细胞暴露于对其功能或病理生理重要的微环境,对人类或动物来源特定组织或器官的功能特征进行体外建模健康状况模拟。微生理系统设计可能旨在为培养的细胞提供和支持物理(例如,温度、pH值和氧气)/生化/电气/机械(例如,流动或拉伸)/结构/形态条件,并概括一组定义健康的特定属性或患病器官或组织功能。微生理系统平台可能包括单一培养物、多种细胞类型的共培养物、来自组织/器官的外植体的维护和/或包含类器官细胞形成。
出自《类器官技术在医疗领域的应用和监管挑战》作者程玮璐,王泽华,张译丹.
下一篇: 药物开发过程中需要更好的临床前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