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从“个体化”到“精准化”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2021-11-09 09:47:32

肿瘤免疫是机体对肿瘤细胞产生的特异性免疫反应。早在1957年,Burnet提出“免疫监视学说”,认为免疫系统可以通过抗原提呈细胞识别肿瘤特异性抗原并呈递给T 细胞,从而激活后者分泌穿孔素、颗粒酶等物质杀伤肿瘤细胞。肿瘤免疫的过程可分为消除、相持、逃逸 3 个阶段。在免疫逃逸阶段,由于肿瘤细胞的肿瘤特异性抗原缺失、抗原提呈细胞的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MHC)低表达、T 细胞活性受到抑制或者耗竭、T细胞无法浸润至肿瘤局部等因素,阻碍了有效的免疫反应。

因此,近年来针对免疫逃逸的机制设计各类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案,在抗肿瘤治疗上取得了重大突破。近期,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使用的进展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和免疫细胞治疗;又称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近30年来第一个被证明能延长晚期黑色素瘤生存的药物 —— 靶向免疫检查点分子CTLA4的伊匹木单抗,以及在治疗黑色素瘤、肺癌、膀胱癌等多种恶性肿瘤中取得了显著疗效的 PD-1/PD-L1 单抗,均属于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种肿瘤免疫治疗的方法获得了2018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此外,细胞免疫治疗通过回输激活的免疫细胞介导抗肿瘤免疫反应,以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与传统的肿瘤治疗手段相比,细胞免疫治疗更注重个体化,同时还能产生持久的抗肿瘤免疫记忆。本文详细描述了细胞免疫治疗的分类及现在面临的困境,探索细胞免疫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发展趋势。
 
出自《从“个体化”到“精准化”的肿瘤免疫细胞治疗》作者黄迪,龚畅,宋尔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