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SC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潜力2024-04-30 08:33:23
Ishida等将hiPSC-CM移植到免疫抑制的急性心肌梗死猪模型中可改善其心肌功能,且hiPSC-CM改善梗死区域心肌收缩功能的效率优于其他体细胞来源的心肌细胞,其在严重受损的心肌中具有更大的临床效益。Ishigami等将由32.4%~58.8%的心肌细胞、0.9%~9.7%的内皮细胞和6.3%~35.1%的血管壁细胞组成的心脏组织片移植到急性心肌梗死猪模型中,减弱了模型动物的左心室重塑,改善了心脏功能。Shiba等在急性心肌梗死猴模型中移植hiPSC-CM,发现hiPSC-CM能在使用免疫抑制剂处理的条件下,改善移植后4、12周的心脏收缩功能。综上,梗死心肌中移植iPSC-CM可以改善心脏功能。虽然iPSC在临床应用方面有很大的潜力,但在其临床应用前还有很多困难需要解决。首先,体细胞在重编程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完全重编程的问题;其次,重编程因子与宿主基因组发生整合也是一个挑战;再次,由于存在表观遗传记忆,iPSC的克隆特性可能具有多样性,这些都会增加细胞的免疫原性和致瘤性的风险。虽然通过hiPSC与人白细胞抗原匹配可以抑制免疫排斥反应,但由于抗原较小,免疫排斥反应并不能被完全抑制,因此移植后必须使用免疫抑制剂。此外,移植细胞滞留率低、存活率低的问题仍有待解决。
体外培养的iPSC-CM是不成熟的,其在形态、结构、代谢、电生理方面均更接近胎儿的心肌细胞,在进行体内移植时,不成熟的心肌细胞会增加心律失常的风险。Funakoshi等比较了iPSC来源的相对不成熟的第8天的心肌细胞与相对成熟的第20天的心肌细胞移植成功率,结果表明第20天的心肌细胞存活率更高。
出自《基于诱导多能干细胞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前研究进展》作者蔡松晏,戴青原.
上一篇: 细胞片移植具有较好的移植效果
下一篇: 外泌体具有抗凋亡和促血管生成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