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针刺治疗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2024-06-24 09:42:36

在脊髓损伤后会出现一系列的病理变化,包括血管破裂、出血、血流量减少和毛细血管栓塞等,这些变化导致血-脊髓屏障受到破坏,引发炎症细胞浸润和脊髓组织水肿,进而导致微循环功能障碍。针刺治疗在改善微循环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临床研究显示,针刺特定穴位能够显著调节毛细血管的直径和充盈程度,这对于改善微循环至关重要。在动物实验中,针刺更是通过促进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血管生成素1血管生成素2等血管生长因子的表达,有效改善出血状况,从而缓解了脊髓损伤后的微循环障碍,这一过程与EphB4/EphrinB2介导的Src/PI3K信号通路的调节密切相关。

值得一提的是,针刺治疗改善微循环的机制并不仅限于对血管的直接作用。HONG等的研究进一步揭示了针刺通过抑制炎症反应来调节微循环的新机制。细胞质磷脂酶A2活性和前列腺素E2作为炎症反应中的关键因子,其活性的降低不仅有助于减轻炎症反应,更能有效地改善微循环,从而为神经细胞的存活和功能恢复创造更有利的环境。综上所述,针刺治疗在改善脊髓损伤后的微循环方面具有显著效果,其机制多样且深入。通过调节血管状态、促进血管生长因子表达以及抑制炎症反应等途径,针刺能够有效地改善微循环障碍,减少神经元的凋亡,促进功能的恢复。这为研究者们在未来研究和应用针刺治疗脊髓损伤提供了更为丰富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指导。
 
脊髓损伤后,星形胶质细胞增殖并分泌多种细胞外基质,形成神经胶质瘢痕。一方面,它将受伤的组织与健康组织隔开,限制病变扩张并保护周围组织;另一方面,它还通过分泌一些生长抑制因子,如硫酸软骨素蛋白多糖,形成化学屏障,限制了神经元再生,阻碍神经通路恢复。针刺治疗作为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近年来在脊髓损伤治疗领域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出自《针刺联合神经干细胞修复脊髓损伤的科学依据》作者:黄晓萌,张芝兰,尚文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