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脂筏在EVs的内吞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性作用2024-07-11 08:45:20

内吞作用是EVs传递信号的常见摄取方式之一。内吞作用有多种不同途径:网格蛋白依赖途径、洞穴蛋白介导的摄取、巨胞饮作用、吞噬作用和脂筏介导的内化作用等。EVs可以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被细胞摄取,从而介导细胞间的通讯。心肌细胞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有效地捕获循环系统中的EVs,这一过程,衔接蛋白2、衔接子相关蛋白激酶等因子参与识别和包裹含有miR-214的EVs。

用内吞抑制剂处理或siRNA敲低进行的研究表明,大鼠肾上腺嗜铬细胞瘤细胞通过网格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摄取EVs。小窝蛋白亦可介导EVs 的内吞作用。多种药物抑制剂可靶向胆固醇分子,抑制小窝的形成,进而阻碍EVs的摄取。人上皮细胞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将B细胞衍生的EVs内化,用动力抑制剂处理或敲低caveolin-1,即可抑制EVs的内化。肠上皮细胞通过小窝蛋白介导的内吞作用特异性内化生姜EVs,下调 NF-κβ、IL-6、IL-8和TNF-α等促炎因子的表达和分泌,抑制脂多糖诱导的炎症反应。
 
脂筏在EVs的内吞过程中可能发挥关键性作用,EVs及其靶细胞的脂质组成会影响该摄取过程。甲基-β-环糊精能够抑制脂筏参与的EVs内化过程,随着MβCD浓度升高,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对EVs的摄取减少约60%;免疫电镜的共定位分析进一步揭示,EVs与脂筏标记物flotillin1共定位,这证实了EVs确实通过脂筏途径被细胞摄取的。EVs通过膜脂筏结构域被黏附、摄取,膜联蛋白AnxA2、AnxA6是这一摄取机制所必需的。AnxA2是EVs锚定到质膜的脂筏结构域,AnxA6则可将EVs运输至内体区,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发现,绿色荧光蛋白标记EVs与霍乱毒素B标记的脂筏共定位,这表明EVs通过脂筏途径被靶细胞摄取。
 
出自《细胞外囊泡的靶细胞摄取机制及其在疾病诊疗中的应用》作者:黄宁宁,齐莉莉,王进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