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软骨细胞在骨钙化过程中分泌的基质囊泡2024-07-18 08:44:46

长期以来,细胞外囊泡被认为是细胞排泄代谢废物的“垃圾袋”。20世纪60年代末,有研究者首次在血浆中观察到小的分泌囊泡,后来被称为“血小板尘埃”。与此同时,有研究者发现了软骨细胞在骨钙化过程中分泌的基质囊泡。还有研究者发现,在绵羊网状细胞成熟过程中,多囊体与质膜融合释放出含有转铁蛋白受体的囊泡,这种囊泡在20世纪80年代被称为“外泌体”。

然而,直到1996年有研究者发现来自B淋巴细胞的囊泡具有抗原呈递功能并参与免疫调节时,外泌体才被认为是一个重要的东西。另一个重大发现发生在2007年,当时人们发现囊泡能够传输mRNA和miRNA以进行细胞内交流。在2013年,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授予了3位科学家(JamesE. Rothman,RandyW. Scheman和ThomasC. Südhof),以表彰他们“发现了调节囊泡交通的机制,囊泡交通是细胞中的一个主要运输系统”。从那时起,外泌体研究便成为一大热点,研究者利用其独特生物特性在治疗疾病的过程中发挥出了巨大效力。
 
在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的形成过程中,涉及质膜的两次内陷和含有腔内小泡的细胞内多囊泡体的形成。最初,早期分选内体是由细胞膜第一次内陷,即膜的内吞和向内发芽形成的,其中含有细胞外成分和细胞表面蛋白。然后,早期分选内体经高尔基体、内质网和线粒体成熟形成晚期分选内体,并最终通过质膜的二次内陷产生含有腔内小泡的多囊泡体。部分多囊泡体可以与溶酶体或自噬体融合以被降解,或者与质膜融合以释放被包含的腔内小泡来作为外泌体。
 
出自《负载miRNA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改善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作者:郭佳,任亚锋,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