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用于临床的应用2024-07-22 08:38:26

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临床转化中遇到的问题诚然,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从实验室向临床转化的速度缓慢,这主要是由于大规模投入临床中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需要满足良好生产规范。而这意味着在其生产过程中,应从间充质干细胞培养上游、外泌体分离纯化下游、以及表征鉴定等多个方面均需按照良好生产规范的标准来进行,并且在临床应用前,必须对最终产品的质量进行测试来获取监管审批。

需要长期及稳定的细胞培养以产生足够数量的外泌体用于临床应用。这就要求在生产过程中应明确定义并验证细胞类型、培养条件、培养系统、解离酶和培养基,以确保一致的产出。并且,应尽量减少人工操作,以防止人为错误并降低污染风险。因此,大规模、自动化和封闭式生产临床级间充质干细胞的系统至关重要,但目前还无法实现,有待后续开发。
 
由于外泌体与其他污染物之间的大小和密度分布存在串扰,因此,如何分离出高产率、高纯度的外泌体,同时保留其结构和活性仍是一项挑战。常用方法有:速超速离心、切向流过滤法、尺寸排阻色谱法等,但这些方法均存在一定的不足。因此,为获得理想外泌体,可将不同的外泌体分离和纯化方法结合起来,以提高产量和纯度。
包括物理结构和生物活性特征。在将外泌体应用于临床试验之前,确定其生物功能是表征外泌体的主要问题。2018年细胞外囊泡研究基本信息准则指出,外泌体应通过透射电子显微镜鉴定为直径为30-150nm的脂质双层膜囊泡,并表达CD9,CD63和CD81等标记物。定量和单颗粒特征描述应采用包括但不限于颗粒追踪技术和先进流式细胞术的大小和计数方法。
 
出自《负载miRNA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改善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作者:郭佳,任亚锋,李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