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治疗脊髓损伤展现的巨大潜力2024-07-22 08:36:58
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的临床试验尽管上述大量临床前研究证明了负载miRNA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治疗脊髓损伤展现的巨大潜力,但是迄今为止,仅有31项基于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治疗疾病的临床研究。根据研究状态,有4项研究已经完成,剩余研究处于正在招募、未开始招募或未知状态。并且,有报道中枢神经系统相关疾病的临床试验仅有2项,遗憾的是,其中并无治疗脊髓损伤的相关研究.第一项是由ZALI等进行的临床试验,该试验评估了经miR-124转染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在这项1/2期试验中,5例年龄40-80岁的参与者在脑卒中1个月后,在立体定向引导下在缺血区域接受了一次200mg剂量的转染了miR-124的总蛋白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治疗后的12个月内,将对参与者的安全性进行随访,并将其作为主要终点。要测量的参数包括脑卒中复发、脑水肿、癫痫发作和缺血性向出血性转化等副作用的登记情况。此外,潜在疗效还将通过治疗后12个月内操纵兰金量表的改善情况来衡量,并通过 0-6分来衡量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残疾程度。
第二项为由WANG等正在进行的1/2期临床试验,9例年龄≥50岁的阿尔茨海默病患者接受了异体脂肪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治疗,这项试验的主要目的是测试其在治疗由阿尔茨海默病引起的轻度至中度痴呆症方面的疗效。这项研究的参与者分为3组:第1组接受低剂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剂量为5μg,每周滴鼻2次,持续12周;第2组接受中等剂量的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剂量为10μg,每周滴鼻2次,持续12周;第3组接受20μg的高剂量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为期12周。主要终点将根据接受治疗的患者中出现肝肾功能异常值以及在3个月内出现不良反应的患者数来衡量。
出自《负载miRNA间充质干细胞源外泌体改善脊髓损伤的作用机制》作者:郭佳,任亚锋,李冰,
下一篇: 外泌体用于临床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