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细胞互噬作用的生物学意义2021-11-17 09:14:24
已知参与哺乳动物吞噬作用的多个蛋白都参与了互噬作用,包括RhoG蛋白、Src蛋白、SYK和肌球蛋白轻链激酶等,因此有学者提出互噬作用的本质可能是吞噬作用失败。吞噬作用在各类型生物和细胞中已得到广泛研究,而互噬作用的潜在机制才初步解开,尚不清楚两者在多大程度上具有共同机制。一方面两者都依赖于对磷脂酰肌醇转化和细胞骨架动力学的精准调控;另一方面TC21蛋白已被证明在T细胞互噬作用中起重要作用;最近发现AGC家族激酶 -1参与溶组织内阿米巴的互噬作用,但不参与吞噬作用。某些情况下,互噬作用是以活细胞为靶标,而吞噬作用则是吞噬死亡细胞。Gong等认为吞噬作用是互噬作用的一种形式。总之,吞噬作用和互噬作用联系复杂,互噬作用不仅仅代表吞噬作用失败的结果。免疫细胞的互噬作用以及获得性分子的呈现具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目前尚未明确互噬作用过程中哪些细胞成分被转移,但已证实可转移成分中既有膜和膜蛋白,又包含细胞内物质。免疫细胞互噬作用可调节免疫反应,被认为是免疫细胞间的一种良性细胞通讯。T细胞通过互噬作用获得功能性APC衍生分子,如共刺激分子、MHC及黏附分子等,使其存在于细胞表面的重要位置,保持完整功能。许多获得性分子不由T细胞内源性表达,但它们对T细胞的生物学作用有着显著影响。从APC获得CD80和人类白细胞抗原-DR后,T细胞以抗原特异性的方式刺激静止的T细胞,行使APC的功能,使能够提呈抗原的细胞数量增加,提高免疫系统的抗原提呈或刺激能力。CD4+T细胞从APC获得的MHCⅡ类分子和CD80后可调节T细胞的增殖,且在没有APC的情况下引导持续的自主激活。辅助性T细胞通过互噬作用可驱动初始CD4+T细胞的激活;调节性T细胞通过互噬作用获得HLA-G,可增强免疫抑制能力。Reed等提出CD4+T细胞的互噬作用与Th2表型有关,获得膜蛋白可能是Th2免疫反应的驱动因素。也有研究报道,嗜碱性粒细胞通过互噬作用获得MHCⅡ类分子,并与内源性CD86一起刺激肽特异性CD4+T细胞增殖和产生白细胞介素,表明嗜碱性粒细胞也可作为Th2导向的APC发挥作用。
出自《免疫细胞互噬作用在移植免疫中的研究进展》作者赵阳 周林 贺强。
上一篇: 细胞互噬作用研究的起源和发展
下一篇: 免疫细胞互噬作用在肿瘤免疫中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