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结合微针的新型给药系统2024-07-30 10:21:15
微针是一种由微米级针状结构排列在基座上构成的微创设备,其针体长150~1 500 μm,宽50~250μm,尖端厚度1~25μm。1998年Henry等首次将微针用于透皮给药,此后微针便在生物医学工程中得到了快速发展。初代微针的基质材料主要为硅、钛、不锈钢、陶瓷等,随着可溶性微针与水凝胶微针的出现,各类可溶解材料与水凝胶逐渐成为微针的主流基质材料。微针能穿透皮肤角质层,使药物绕过皮肤屏障进入血液循环,最终到达病灶部位发挥治疗作用;且由于针尖未到达真皮层,故微针给药不会引起疼痛,极大程度地提高了患者依从性。外泌体是一种可由多种细胞分泌、直径范围30~150nm、具有脂质双层膜结构的囊性小泡。外泌体携带多种蛋白质、核酸与脂质,可发挥多种生理功能。独特的生理来源与结构使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高稳定性、高生物相容性和低免疫原性,可跨越多种屏障,从而高效递送药物进入细胞或组织中。
外泌体与微针联合给药可在发挥微针微创、高给药效率等优势的同时结合外泌体高靶向性、高生物相容性等特点,解决许多限制药物临床应用的问题,达到增强疗效、减轻药物全身毒副作用等效果。本文介绍了微针给药系统与外泌体载药系统各自的优势及其结合方式和可行性,阐述了外泌体结合微针的新型给药系统(以下简称为“外泌体微针给药系统”)干预疾病的优势及其在各疾病中的研究现状,指出了该给药系统停留在实验室阶段的主要限制因素,并提出了该系统未来可关注的几种发展方向,以期为后续研究提供参考。微针主要分为固体微针、涂层微针、空心微针、溶解微针和水凝胶微针5种类型,目前外泌体微针给药系统的实验研究常选用溶解微针和水凝胶微针。
出自《结合外泌体的微针经皮给药系统研究进展》作者:文武龙,张炜烨,孙鑫.
上一篇: 干细胞对SCI的治疗作用的研究
下一篇: 外泌体微针给药系统在多种疾病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