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脏类器官的培养和应用处于早期阶段2024-08-06 08:49:29
通过分子分析方法,包括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转录组学,能够发现一些关键的生物标志物,可对辅助诊断和精准医疗起到重要作用。胰腺和结直肠癌患者来源的类器官已经通过组学分析,将遗传、转录信息与药物作用建立了联系,但是肝脏类器官由于样本量小而尚未建立。肝癌类器官作为一种具有前景的体外研究模型,仍存在缺点和不足。
肝脏类器官的培养和应用处于早期阶段,其代谢功能尚不成熟,且肝脏类器官所包含的细胞种类也不是很全面,因此对于后续的使用和研究存在局限性。类器官是否能培养成功,与诸多因素有关,如原始肿瘤的分化程度、肿瘤细胞的增殖率、类器官尺寸和形态的不确定性均会影响类器官的构建。对于类器官的培养亦不十分清楚,如生长因子的具体浓度配比以及相关机制等,不仅如此,目前培养出的肝癌类器官并不完全符合肿瘤细胞微环境。肝癌类器官可执行大多数肝脏功能,例如药物代谢等,但能力无法与成熟的成人肝脏相比较,转录组学研究表明,其功能与胎儿肝脏相似。
开发更全面的肝脏类器官,包括间质、血管还有神经,可以更好地揭示肝细胞与基质的相互作用,诠释肝癌细胞和肿瘤微环境之间的关系。此外,类器官的技术亦存在问题。首先,类器官的建立过程和质量缺少全球范围的标准化,各实验室在进行操作时重复度比较低。其次,类器官的建立无法完全概括正常肝脏在体内的复杂环境,并且过程中有可能会出现血管化,由于类器官的不断生长,可能出现缺氧的情况,导致代谢废物积累、组织坏死。2018年,Jin等开发了一个3D-iHep类器官芯片培养系统,在动态的细胞外基质环境下培养的类器官改善了血管化的问题。
出自《肝癌类器官的研究进展》作者:赵丽,郭梓琪,杨勇.
上一篇: 类器官具有稳定的基因组
下一篇: 类器官在肿瘤研究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