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施万细胞是神经修复的主要效应细胞2024-08-09 08:33:45

在PNI后,施万细胞是神经修复的主要效应细胞。施万细胞膜上的整合素分子通过改变自身α和β亚基构象与细胞外基质蛋白结合激活黏着斑激酶,经过一连串的磷酸化反应后激活负责细胞生长和分化的特定基因的转录和调节。层粘连蛋白在轴突的延长中也有关键作用,既往与现在的研究证明层粘连蛋白的存在可激活施万细胞相关信号通路并帮助轴突延长。

在细胞外基质中,一些生长因子与特定的细胞外基质蛋白具有很高的亲和力,例如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睫状神经营养因子、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神经生长因子、神经营养因子-3等,如NGF可激活神经营养蛋白受体p75/AMP活化蛋白激酶/mTOR途径以加速施万细胞在沃勒式变性中髓鞘的降解和碎片清除,同时如上文所述,mTOR的激活与损伤信号分子的表达上调相关,神经元胞体在接受到损伤信号后上调再生相关基因的表达,在施万细胞的参与下完成轴突的延长再生。
 
dECM作为一种新型的生物材料具有较强的可塑性,目前在PNI修复的研究报道中常将dECM的用途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制作dECM水凝胶。制成
水凝胶时常需要联合其他材料作为支撑,如在神经导管中填充dECM水凝胶以提供施万细胞及轴突的生长线索。另一类是制作生物支架,包括传统支架、静电纺丝支架和3D打印支架。纯的dECM,周围神经经过脱细胞后直接用作生物支架进行移植;静电纺丝支架常用聚己内酯制备,为了提高支架性能,研究者们将dECM加入其中,使其胶原蛋白含量及糖胺聚糖含量提高;在3D打印领域,以dECM为基础的生物墨水因其良好的生物相容性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且研究发现在3D打印的聚己内酯导管中利用聚多巴胺作为粘合剂可有效提高dECM与聚己内酯的结合强度,防止其脱离。
 
出自《脱细胞基质水凝胶治疗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进展》作者:刘业祖,刘如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