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泌体成为探究癌症进展推动者的潜在趋势2024-09-02 09:21:17

肾脏肿瘤中约有85%为肾细胞癌,RCC又称肾癌;由于目前国内外尚无公认的可用于RCC诊断、鉴别及预后判断的肿瘤标志物,且大多初诊的患者没有任何的临床表现,因而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影像学检查。目前RCC治疗方案的选择对于临床医生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一方面,当下利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和/或抗VEGF抗体的靶向治疗已广泛用于新诊断或复发Ⅳ期RCC的一线和二线治疗,但治疗过程中出现的药物抵抗在肾癌的综合治疗中一直是一个无法避免的难题。

另一方面,寻找特异性强且敏感度高的肾癌肿瘤标记物、有效的药物靶点也一直是肾癌研究的难点。外泌体是所有细胞都能释放的一种大小约为30~200nm的细胞外脂质双层囊泡,其成分包括丰富的脂质、核酸和蛋白质。外泌体广泛存在于人体细胞外液中,包括血浆、血清、尿液、脑脊液、羊水、唾液甚至母乳等。外泌体最初是以一种无生物学功能的细胞外物质出现在人们视线之中,但现已有研究证实外泌体中特定的细胞成分会通过参与细胞间通讯来发挥功能;即外泌体可以发挥“信使”作用,向受体细胞靶向传递特异的大分子蛋白质、核酸等,从而介导细胞反应来促进或抑制疾病进展。有研究发现部分外泌体成分与肿瘤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密切关系,这些外泌体成分不仅影响着肿瘤微环境、肿瘤免疫及肿瘤血管的生成,而且在肿瘤转移和迁移的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此外,外泌体在癌细胞耐药性中也发挥着不可忽视的潜在作用;外泌体俨然有成为探究癌症进展推动者的潜在趋势。
 
需要指出的是,外泌体可以在许多生物体液中被检测到,这一特性有助于临床诊断,例如相较于良性肾脏肿物,肾透明细胞癌患者血清中的外泌体CUL9和PREX2增加,这些由外泌体所携带的丰富且特异的mRNA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为癌症的诊断、鉴别提供帮助。
 
出自《各类外泌体与肾癌发生发展、耐药的研究进展》作者:季志强 罗宇婷 王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