含细胞的基质胶被接种在芯片微孔上2024-10-09 08:41:22
后续流程可以融入已有的生物多孔板-移液机器人流程。因此文章不再赘述,在此主要介绍微流控高通量药物递送和快速结果检测技术。药物筛选面临的主要挑战在于实现高通量、高分析效率的同时还要保证低经济和时间成本。微流控平台的高通量、高分析效率、低试剂消耗和自动化能力,为类器官高通量药物筛选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手段。通过结合微孔细胞培养和微通道药物递送,可实现自动化、高通量的类器官培养和分析。含细胞的基质胶被接种在芯片微孔上,可逆封合上具有不同流体通道的芯片层,在单次实验中同时以20种条件测试10个样品。自动化精确控制药物作用的组合、浓度、时间,大大简化了流程并减少出错的可能。此外,还可利用微流控树状分支通道实现自动产生药物浓度梯度,结合凝胶微球类器官培养技术可实现高效的肿瘤类器官化疗药物评估,原代人胰腺癌细胞在海藻酸盐凝胶微球中形成尺寸均匀的3D类器官,8级分支通道在不同凝胶类器官培养室中产生不同的药物浓度梯度,实现了不同化疗方案的动态、高通量筛选。该研究比较了3种不同患者来源的类器官药敏性,获得了与临床一致的数据。微流控药物递送技术为类器官高通量药物递送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科研人员能够更高效地筛选和评估候选药物的效果。
由于基于微流控生物打印、微孔、微柱的高通量培养的类器官均以阵列的形式培养类器官,每个类器官都有独立的培养单元,因此只要开发一个与之相匹配的药物液滴阵列,将类器官阵列与药物液滴阵列相互匹配接触,即可实现药物的高效递送。采用该策略,使用预先装载不同药液的微孔阵列,与微柱阵列上批量独立培养的类器官阵列相匹配,可进行类器官的高通量药物递送,由此实现高通量的药物筛选,也可制备与微孔阵列位置匹配的药液阵列,基于“点盖法”实现药液阵列与微孔阵列的接触,完成药物的递送。
出自《微流控技术在类器官药物筛选中的应用与发展趋势》作者:潘建章, 郑欣雨, 方群.
上一篇: 微柱阵列用于细胞的捕获聚集和空间分离
下一篇: 类器官的凋亡成像检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