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牙源性干细胞的来源及分化潜能2021-11-29 09:06:03

干细胞是一类具有显著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未分化细胞。1968年,Friedenstein等首次在骨髓中提取到干细胞,并命名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2000年,Gronthos等首次在第三磨牙牙髓中分离出具有克隆性质的成体干细胞,并命名为牙髓干细胞;DPSCs 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能够表达多种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记物,如 CD146、Stro⁃1、CD44、CD105、CD73等。随后相关研究表明,从口腔其他组织分离、提取的干细胞如脱落乳牙牙髓干细胞、牙根尖乳头干细胞、牙周膜干细胞以及牙囊前体细胞等,都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的特性。近年来,随着再生医学的快速发展,干细胞疗法作为一种修复机体无法自愈的损伤细胞、组织和器官的新方法受到广泛关注,并且在世界各地多项研究中证实了其安全性和有效性。牙源性干细胞主要来源于脱落乳牙、智齿以及正畸牙等,其来源丰富、取材安全方便、免疫源性低、尚无伦理限制,在再生医学领域的研究中越来越被重视。

DPSCs是由Gronthos等于2000年在人的第三磨牙牙髓组织中首次发现,证明具有间充质干细胞特性的一种成体干细胞。体外研究表明,DPSCs 除了可以成牙分化外,还能够分化为神经样细胞、成骨细胞、软骨细胞、脂肪细胞、肌肉细胞、内皮细胞以及肝细胞等。随着诱导多功能干细胞技术的发展,DPSCs 已被证实是多功能干细胞技术重要的细胞来源之一。
 
随着DPSCs的发现,Miura等从脱落乳牙的牙髓组织中分离得到SHED,与DPSCs相似,SHED也表达间充质干细胞的表面标志物。有关研究表明,SHED比DPSCs和BMMSCs具有更高的增殖能力和分化潜能。2006年,Kerkis等从牙髓组织中分离得到一群不成熟的牙髓干细胞,这些干细胞不仅表达间充质干细胞表面标志物,而且表达胚胎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如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 4b、八聚体结合转录因子 4a等,因此可能是
SHED的前体细胞。
 
SCAPs存在于牙根尖乳头,由Sonoyama等首次提出。与牙髓相比,根尖牙乳头是根尖部牙髓的前体组织 ,但根尖部的DPSCs是否来源于SCAPs,目前尚不明确由于 SCAPs 来源于发育中的牙源性组织,因此,可以更好的被运用于再生医学领域。SCAPs分化为成骨细胞、脂肪细胞以及软骨细胞,在适当条件下,可分化为神经样细胞。
 
出自《牙源性干细胞储存和临床应用的研究进展》作者叶青松,王晓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