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材料支架在SCI修复领域具有巨大潜力2024-12-26 08:31:46
eong等通过在3D打印支架组装过程中精确定位脊髓少突胶质细胞簇位置,并使用点分布方法控制细胞簇的位置,制造具备生理活性的神经元网络。Koffler等利用微尺度打印技术制备了复杂的神经网络结构和填充神经祖细胞的3D仿生水凝胶支架,其促进了SCI小鼠损伤部位的轴突再生,诱导植入物上端和下端神经元突触与支架内的神经祖细胞相连接,并显著改善运动功能。此外,3D打印支架还可根据受损脊髓的特征调整其大小和形状。
SCI是一种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疾病,随着发病率不断升高,对全球公共健康和社会经济带来严重负担,已成为医学界亟须解决的重大难题。因此,探讨如何利用生物材料优良的特性解决这一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意义。本文阐述了生物材料的优势、SCI修复中生物材料的特性及讨论了生物材料在SCI修复中的应用。生物材料支架能够模拟脊髓组织内的结构、功能和环境,并通过调整支架的大小和形状,促进轴突和神经元的再生,从而达到修复受损部位并促进功能恢复的目标。
与传统的药物干预和手术治疗相比,生物材料支架在SCI修复领域具有巨大潜力,但在一些方面仍需继续改进:支架制备规格不够完善,如直径和孔隙率的大小不同会对治疗效果产生影响;支架材料和植入物的选择,如何组合不同类型的材料支架与细胞及神经生长因子,才能使其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此外,SCI不同于其他部位的损伤,其在解剖和病理机制上均存在一定的特殊性。虽然过去已经通过诸多动物实验对生物材料支架修复SCI的效果进行了验证和评估,但动物模型与人体有着本质的差异,故此具有很大的局限性,而迄今为止,人体临床实验中对于生物材料支架的应用相对较少。因此,在未来的研究中对于上述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与解决。相信随着生物材料支架的不断发展,能够设计出更加符合人类脊髓结构的生物材料支架,更好的为人类健康事业服务。
出自《生物材料支架在脊髓损伤修复中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文豪,胡建锋.
上一篇: 生物材料已被用于设计SCI修复的3D支架
下一篇: ESCs是皮肤组织的特异性干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