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2025-01-09 08:37:25
骨折、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牙周炎和肿瘤等导致的骨缺损是临床工作中常见的问题,已严重威胁人类健康。骨组织的修复再生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时期:炎症期、修复期和重塑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多能干细胞,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的能力。在骨损伤信号和趋化因子的作用下,内源性BMMSCs可以迁移到损伤部位,定向分化为成骨细胞,参与新骨形成。巨噬细胞作为先天免疫细胞,可在不同微环境刺激下,极化为不同的表型,主要为促炎型M1和抗炎型M2。在骨再生过程中M1巨噬细胞主要在炎症期负责启动免疫反应并清除病原体、坏死组织等;而M2巨噬细胞在修复和重塑期发挥重要作用。最近的研究表明,BMMSCs和巨噬细胞交互作用在骨损伤后炎症的发生、消退以及骨形成和重塑过程中维持骨稳态具有重要作用。本文就骨再生过程中BMMSCs与巨噬细胞交互作用及其调控策略的最新进展进行总结,旨在为骨再生的研究提供新思路。
骨组织发生损伤后,巨噬细胞被迅速招募到损伤部位,发挥吞噬作用,清除病原体、细胞碎片和坏死组织等。BMMSCs可以通过分泌趋化因子配体2与巨噬细胞表面的C⁃C趋化因子受体2结合,促进巨噬细胞向骨损伤部位募集。BMMSCs还可通过分泌转化生长因子β1激活蛋白激酶B/叉头框蛋白信号通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能力。此外,BMMSCs衍生的含有人源性多肽的迁移体,也可增强巨噬细胞的吞噬功能,从而促进损伤部位病原体的清除。另一方面,巨噬细胞在炎症因子的刺激下极化为M1型, 分泌肿瘤坏死因子⁃α、白介素⁃6和IL⁃1β等细胞因子。
出自《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与巨噬细胞交互作用在骨再生中的研究进展》作者:任春霞,常蓓,殷皓宇。
下一篇: BMMSCs激活并发挥免疫调节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