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MSC在低炎性环境下的免疫抑制功能2025-01-20 08:37:23

人间充质干细胞因具有来源广泛、无伦理限制、免疫豁免等优势和治疗潜力,成为细胞类产品开发的热点方向,但真正成药过程中存在诸多挑战。基于当下中国监管法规框架,在药品研发和审评方面,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从“干细胞移植技术”向“干细胞治疗药品”转化中面临许多问题,特别是来源异质性、差异化生产工艺、质量表征等使研发和监管面临挑战。

由于不同给药途径(特定部位移植、外周静脉注射、局部动脉给药)可能影响MSC的定植、存活、受损体部位的数量和分化效率、生物活性等,基于药理学和病理学选择有意义的适应症十分关键。给药时间等各种其他因素也可能显著影响临床效果,如基于MSC在低炎性环境下的免疫抑制功能,相对于在GVHD诱导前10~15min给药MSC,在骨髓移植后3~7d给药MSC可能具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目前,随机、双盲、多中心和安慰剂对照的注册临床研究日趋规范,但由于适应症(如GVHD、膝骨关节炎和肠克罗恩病),病理基础,剂量(总剂量、单次剂量、治疗次数及间隔期),给药途径及研究设计的复杂性和异质性及给药后细胞特征、命运及功能等临床监测方法和疗效认知的局限性,以及临床试验患者数量较少等,有参考标准的药物临床开发相对困难,整体风险获益考量更具挑战性。随着临床开发的进展,需要加强研究者与监管机构之间的沟通,逐步建立起向患者展示临床意义的能力,满足患者未被满足的临床需求。安全性、有效性和质量可控性是药品的3个基本属性,MSC治疗产品成药过程中面临药学、非临床和临床研究的诸多挑战,尤其是来源和工艺异质性,以及质量表征和活性测定等CMC问题,为产品成药造成更多的不确定性。优先做好CMC质量工作,建立科学规范的质量标准和控制体系,可能为临床有效性带来显著突破,且各方面因素需要综合考量,开展更多的研究工作,方能为MSC治疗产品的相关发展提供最大助力。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申报进展及成药性挑战》作者:韩冬梅,周菂,张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