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骨修复的“金标准”2025-01-20 08:40:53

近年来,创伤或手术导致的骨缺损发生率不断上升,骨移植手术已成为仅次于输血的第二大组织移植手术。自体骨移植被认为是骨修复的“金标准”,然而自体骨来源有限且容易导致供骨部位二次缺损,目前多采用人造骨修复材料替代自体骨。经过对材料、实验方法、表征技术等领域的不断探索,纳米材料因结构、物理性能等特征与天然骨相似,逐渐成为骨修复材料的研究热点。

石墨烯及其衍生物是纳米材料的典型代表,具有优异的力学性能、电导率等特点,在骨修复领域具有广阔应用前景。然而,纯石墨烯颗粒易团聚,难以形成单质三维支架,将纯石墨烯颗粒与其他材料复合用于骨修复治疗是主要研究方向,而其复合方式是主要难点。因此,使用前功能化处理GDs至关重要。首先,需制备氧化石墨烯,然后在GO基础上引入羧基、氨基、羟基及其他官能团,以改善石墨烯的流动性、分散性、生物活性等,形成功能化GDs。目前,功能化GDs已与金属、天然聚合物、无机物等复合,制备出可注射水凝胶、生物支架、涂层、生物膜等多种材料。此外,GDs还能激活一些特定的信号通路,达到促进骨修复的作用,如 Wnt/βcatenin通路、MSCs 的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通路以及单核细胞和巨噬细胞中的Wnt和BMP信号通路。
 
然而,GDs的潜在毒性和体内残留问题仍是其临床应用的主要挑战。研究表明,GDs的潜在毒性取决于其尺寸、浓度、功能化和结构形式等。GDs浓度超过10μg/mL可能会抑制BMSCs增殖,而功能化处理等可在一定程度上降低GDs的毒性风险。此外,GDs的降解性能受层数、官能团类型以及与其他复合材料的结合方式等因素影响,例如层数较少的GDs更易被酶降解,特定功能基团(如磷酸基团)可增强其与酶的相互作用。
 
出自《石墨烯及其衍生物在骨修复中的应用及展望》作者:杜志坡,马艺展,王存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