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SC产品在体内的命运和行为2025-01-24 08:36:56
基于临床评估指标开发特定的功能特性分析方法可能是对产品活性测定的有力补充,这需要从“以患者为中心”的角度出发,找到关键的效应细胞,再找到关键的作用分子,通过体外试验替代体内试验来检测与作用机制相关的通路。非临床研究可以为产品应用于临床提供安全有效性证据。药理学研究用于阐明作用机制以及在拟定患者人群中使用的生物学合理性,需考虑产品的给药方式、作用机制、产品特性和存续时间等,采用体外和体内试验全面验证产品的设计理念。药动学的研究主要包括检测细胞的分布、迁移和归巢、定植、增殖、细胞分化、细胞凋亡、衰老、存续性,表达和(或)生物活性分子在体内的分泌以及与细胞相互作用的宿主组织等,以阐明MSC产品在体内的命运和行为。非临床安全性研究包括安全药理学、一般毒理学(全身毒性、局部毒性、急性毒性、长期毒性、延迟毒性和剂量效应关系)、成瘤性和致瘤性、免疫毒性和免疫原性、遗传毒性、生殖毒性及制剂安全性。与造血干细胞不同,MSC在体内几乎没有能力促进长期的组织再生,其命运和行为更难以追踪和评价。
且由于MSC治疗产品作为一种新型疗法,其使用的动物模型往往难以模拟人类疾病,并且动物试验设计可能存在一定缺陷,不同模型中产品疗效可能不同,研究结果可重复性差,存在报告偏差等,导致动物种属/模型标准化成为MSC产品非临床研究的关键挑战。另外,由于MSC在动物模型中的作用机制不明,无法将动物表现有效链接到临床环境中发挥作用。需使用相关的体外和体内模型完善相关研究,积极探索相关动物种属/模型,包括疾病动物模型、免疫正常动物、免疫缺陷或免疫系统人源化动物模型以及基于细胞/组织的模型等等。
出自《间充质干细胞治疗产品申报进展及成药性挑战》作者:李森,冯皓宇,杨卓。
上一篇: 体内外活性是产品成药的关键开发要素
下一篇: 干细胞移植对PSCI的治疗具有巨大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