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细胞凋亡是悬浮红细胞储存损伤的重要机制2021-12-02 08:43:32
悬浮红细胞是应用最为广泛的成分血液制品,用于补充血容量、改善器官组织缺氧、维持机体生命体征平稳。悬浮红细胞采集制备后常规储存期为 35 ~ 42 d,随着储存时间的延长,红细胞发生一系列形态、生化特性及功能的有害改变,即红细胞储存损伤。红细胞储存损伤可降低红细胞在受血者体内的存活率,可导致受血者急性肺损伤、多器官衰竭甚至死亡。细胞凋亡是细胞主动的程序性死亡过程,长久以来凋亡被认为只发生于有核细胞,直到国外学者提出与有核细胞有所区别的红细胞凋亡概念,其特征性改变为细胞皱缩、体积缩小及PS从细胞膜内侧翻转至外侧(即细胞膜表达PS) 。红细胞凋亡可能是悬浮红细胞储存损伤的重要机制,但国内外对其的研究有限。由于发生凋亡的红细胞膜PS外翻并且细胞体积缩小,因此检测红细胞膜PS外翻率及细胞 FSC 可反映红细胞凋亡率。
本研究利用 FITC-Annexin-V 荧光染色、使用流式细胞仪检测了不同储存时间悬浮红细胞体积及细胞膜PS外翻率,结果表明悬浮红细胞在储存期间发生凋亡性改变,细胞体积 FSC 由 539. 2 ±22. 5 降低至 454. 8 ± 15. 7,PS 外翻率由(0. 11 ± 0. 01) % 增高至(5. 83 ± 0. 47) % ,储存早期凋亡不明显,储存中后期发生明显凋亡改变。此外,本研究检测了悬浮红细胞胞内 Ca2 + 浓度,结果表明随着储存时间延长,悬浮红细胞胞内 Ca2 + 浓度逐渐增高,由(5. 8 ± 1. 1) % 增高至( 38. 4 ± 2. 6) % ,储存早期细胞内 Ca2 + 浓度增高不明显,对照组和 C1 组的 Ca2 + 浓度后期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变化与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凋亡率增高表现出相似趋势。
研究结果提示可能随着储存时间延长,红细胞氧化应激及细胞内 ATP 含量降低等因素导致红细胞 Ca2+内流,进而刺激Ca2 + 敏感的 K + 通道,红细胞丢失 K + 后皱缩,而且红细胞内增多的Ca2 +可刺激表达于细胞膜内侧的 PS 外翻至膜表面,致使红细胞膜磷脂成分不对称、细胞结构紊乱,终致红细胞进入凋亡程序。由于 PS 外翻是细胞凋亡标志物,因此检测 PS 外翻率并结合 FSC 可对悬浮红细胞储存损伤进行有效评估。
出自《乌司他丁对悬浮红细胞储存期凋亡损伤的影响研究》作者刘定华,姚允泰,李立环。
上一篇: 去白悬浮红细胞是国内广泛的血液制剂
下一篇: 悬浮红细胞体外储存期间发生凋亡损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