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Ns是非常有前景的抗胶质瘤靶点2025-02-19 08:47:26
在小鼠胶质瘤模型中,通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表达增强脑淋巴血管与免疫检查点阻断协同作用,可引发强大的适应性免疫反应,并改善生存情况。淋巴管的VEGF-C增强导致DCs以CCL21/CCR7依赖的方式从中枢神经系统迁移到颈部淋巴结,这种DCs迁移对于VEGF-C和免疫检查点阻断联合治疗至关重要。这些研究都表明,淋巴血管系统和DCs在介导抗肿瘤反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中性粒细胞作为机体的第一道防线,通过吞噬作用和脱颗粒 (具有多种细胞毒性物质的颗粒) 在血液循环中不断抵抗微生物感染。C-X-C基序趋化因子受体2是中性粒细胞募集的关键分子介质,其表达与胶质瘤的预后密切相关,中性粒细胞从血液中被招募到TME中; 中性粒细胞进入TME后,它们被称为肿瘤相 关中性粒细胞,和TAM分化为M1样和M2样表型类似,TANs也被描述为N1型(具有抗肿瘤作用)和N2型(具有促肿瘤作用)。大多数情况下,TANs表现为促瘤型N2表型,通过旁分泌等形式促进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并对放、化疗产生耐药性。中性粒细胞胞外诱捕网由中性粒细胞产生,是DNA或线粒体DNA构建的细胞外网络结构,并被组蛋白和酶修饰,是中性粒细胞的独特功能。NETs通过表达NET相关蛋白(包括弹性蛋白酶、蛋白酶-3和蛋白酶G)促进GBM的发生和侵袭。
休眠肿瘤细胞的复苏是肿瘤侵袭、转移和复发的常见原因。在实验肿瘤模型中,炎症过程中形成的NETs可以唤醒肿瘤细胞。TANs是非常有前景的抗胶质瘤靶点,但由于其在胶质瘤进展中的机制仍不清楚,目前能够特异性靶向肿瘤内TANs的靶点较少。
出自《神经胶质母细胞瘤与其微环境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作者:付海韬,刘幸,刘玉清.
上一篇: 树突状细胞在GBM中的具体作用
下一篇: MDSCs分泌多种血管生成因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