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红细胞储存过程中血红蛋白的相关变化2021-12-06 09:13:55

这次试验着重研究了模型储存过程中血红蛋白的相关变化。可以看到,红细胞储存过程中氧解离曲线左移,P50值显著降低,证明血红蛋白氧亲和力增强,释氧功能减弱,血红蛋白呈现T构象,与雷翀的结果较为一致。在此基础上,我们还利用拉曼光谱考察了红细胞储存过程中血红蛋白结构的变化。储存后红细胞拉曼光谱呈现以下特点:
677cm-1处峰强度随储存时间延长逐渐减弱,而 756cm-1处峰强度逐渐升高。677cm-1处峰强度变化代表卟啉环中电子浓度分布的改变,储存过程中该处强度减弱可能是由于二价铁转变为三价铁所导致。虽然本研究中没有直接检测到高铁血红蛋白(MetHb)浓度的显著升高(可能是由于仪器精度有限),但是雷翀的研究中显示MetHb在储存过程中有微弱升高(0d 为49±5ng/mL,14d时升高为67±5 ng/mL)。该结果说明,拉曼光谱法用于检测红细胞储存过程中的MetHb变化具有较高的灵敏度,有望成为储存红细胞MetHb浓度监测的有效方法。756 cm-1处拉曼强度代表卟啉环呼吸振动特征峰,其强度与红细胞中血红蛋白浓度有关,储存过程中红细胞会释放囊泡,导致胞内血红蛋白浓度升高,本研究中也发现储存后MCH有升高趋势,与拉曼光谱结果相对应。
 
(2)1378 cm-1处谱带逐渐减弱并消失,于储存14d时出现于1359cm-1位移处。文献报道,1350cm-1-1380cm-1区域谱线对应ν4振动模式,代表卟啉环反π* 轨道上电荷浓度。其中1378cm-1附近对应氧和血红蛋白ν4特征峰,而1359cm-1归属于去氧血红蛋白的ν4特征谱线,对血红素的氧合状态非常敏感,血红蛋白与氧结合后,该谱带将移至1378cm-1附近。本研究中在红细胞储存14d时,1378cm-1处谱带消失而出现于1359 cm-1位移处,推测可能是由于储存过程中脱氧血红蛋白增多。本研究通过血氧相关指标的检测也证实,随储存时间延长,氧合血红蛋白显著降低而脱氧血红蛋白量显著增加,氧分压、氧饱和度显著降低,与拉曼光谱结果一致。
 
(3)1507 cm-1处特征谱线于储存7d时转移至 1508 cm-1,储存 14d后消失;1567 cm-1 处谱线转移到1550 cm-1处,1589 cm-1、1641cm-1处拉曼强度降低,1607cm-1处强度升高。
 
出自《红细胞储存损伤中的力学因素及防护策略研究》作者王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