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治疗进展2025-03-28 09:00:32
糖尿病肾病不仅是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也是导致慢性肾衰竭的关键病因。研究表明,在早期糖尿病肾病阶段,肾小管的损伤先于早期的肾小球硬化,肾功能的丧失与肾小管损伤以及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有着更紧密的关系。其中,肾小管间质纤维化是促使糖尿病肾病进展至肾病终末期的共同病理通路和核心环节,但目前临床上尚无有效手段逆转纤维化进程,阻止其向终末期肾病发展。因此,深入理解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分子机制并开发有效的抗纤维化疗法是当前研究的迫切需求。近年来,外泌体作为细胞间通讯的重要介质,在肾脏疾病中的作用备受关注。越来越多的研究发现,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和进展与外泌体的调节有关。不同种类的外泌体对肾脏发挥的作用不同,有些可能促进纤维化的发生,加重肾脏损伤,有些则具有肾脏保护作用。本文综述了外泌体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以及目前临床上的治疗方案,期望为以后缓解糖尿病肾病进程、降低慢性肾脏病的发病率提供一定的参考。
电镜下就可以观察到早期糖尿病肾病肾小管基底膜的增厚以及间质炎症细胞的浸润,这些早期的组织学改变会导致肾小管的萎缩和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从机制上分析,糖尿病肾病高血糖状态会促进机体活性氧和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的产生和积累,其中活性氧的产生被证明可以增加肾小管上皮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以及Ⅰ、Ⅳ型胶原等的表达,从而促进上皮-间充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发生,进而促使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研究也表明,糖尿病肾病患者和大鼠的肾小管、肾间质组织内转化生长因子-β1会被高度激活,而高度激活的转化生长因子-β1会显现出致病性,通过促进基质的沉积和肾小球系膜细胞的增殖,导致肾小管间质纤维化的发生。
出自《外泌体在糖尿病肾病肾小管间质纤维化中的作用机制》作者:仲昭静,郭兆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