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泌体miRNA与药物治疗在AMI中的协同调控机制2025-04-08 08:53:01
deAlmeida等运用高通量筛选平台验证了来自脂肪干细胞外泌体的miR-196a-5p和miR-425-5p对心肌细胞、CFs、内皮细胞和巨噬细胞的协同反应,结果表明这两种miRNAs能够有效阻止AMI后线粒体的功能障碍和ROS的产生,促进血管生成;通过生物信息学的分析发现,miR-196a-5p可诱导IFN-γ基因的下调,而IFN-γ基因相关通路往往与巨噬细胞M1的极化有关,miR-425-5p的过表达会抑制TGF-β家族的激活素A,进而促进M1和抑制M2表型的转化,实现抗炎作用。目前,部分药物治疗AMI时,其主要的药理作用机制也是通过外泌体介导。如芪参益气滴丸中的皂苷Rh2成分对AMI有一定的治疗作用,在使用该药物后,通过HMGB1/NF-κB通路增强了外泌体对NLRP3炎症小体激活的抑制作用,赋予心肌细胞保护作用。随着对外泌体研究的不断深入,其对AMI的发生发展过程的重要调控作用已经得到了证实。外泌体以其传递信息的稳定性和其携带的miRNA可以发挥多种特异性生物学功能等优点,为AMI的诊断提供了更加高效的方法。
此外,BMSCs、脂肪干细胞等来源的外泌体miRNA可通过减缓细胞死亡、促进血管新生和减轻炎症反应等途径治疗AMI。但是,采用细胞上清液提取外泌体的难度较大,成本高,提取含量往往难以满足实际应用,且外泌体的提取和miRNA的检测方法尚未完全标准化,可能影响结果的重复性和可靠性,故有必要更为深入地优化外泌体的分离技术,或使用人造外泌体替代物等。
出自《应用外泌体microRNA诊治心肌梗死的研究进展》作者:王晓童, 董杨勇, 王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