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脊髓损伤患者功能恢复中的应用进展2025-05-15 08:46:47

外骨骼康复机器人是融合康复医学、机器人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的可穿戴仿生设备,能够为患者提供高度可控的个性化康复训练。在SCI康复领域,外骨骼机器人可以辅助患者站立和行走,成为研究的热点之一。目前,已有多种外骨骼机器人得到了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的批准并上市,如ReWalk、Indego和Ekso等,被广泛用于SCI患者的康复训练中。下肢外骨骼机器人不仅能够帮助患者恢复行走能力,减少因长时间坐在轮椅上而产生的压疮等并发症,还能够通过智能控制系统和传感器等技术手段,实时监测患者的运动状态和表现,并根据反馈信息进行实时调整和优化治疗方案。这种精准的治疗方式可以最大程度地提高康复效果,减少患者的痛苦和不适感。

同时,一些国内的研究机构也在外骨骼康复机器人领域取得了重要进展。例如,2015年吴新宇团队研发出第三代下肢助行外骨骼机器人样机,既可以对健康者进行行走助力,又可对下肢功能障碍者进行助行、康复训练等。2017年上海傅利叶智能科技有限公司发布下肢外骨骼机器人FourierX1。目前研究证实,对于不完全或完全SCI患者,下肢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可提高步行能力,减少并发症发生,但长期效果仍有待进一步研究和验证。
 
张洁等研究发现,下肢外骨骼机器人可以提升截瘫患者尿动力学,降低残余尿量,并改善肠道功能,但价格昂贵,对一般家庭来说可能难以承担,使得机器人的普及和应用受到一定的限制。上述研究结果表明,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SCI患者的康复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康复机会和提高生活质量的可能性,进一步展示了外骨骼机器人在康复医学领域的潜力和重要性,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费用高、可穿戴性有待提高、普及推广难度大等,需要进一步完善和改进。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进步,相信外骨骼康复机器人在未来会有更广泛的应用和更好的效果。
 
出自《脊柱骨折伴脊髓损伤术后康复治疗研究进展》 作者:徐翠琴,李进飞,王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