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2021-12-10 09:52:32
目前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是唯一已经建立完全,并且是针对β地贫和镰状细胞贫血患者的确切治疗方案。在这两种贫血中,儿童群体匹配同胞供体alloHSCT总体生存率表现优异,生存率大于 80%,移植失败率仅10%。然而,大多数患者并没有人类白细胞抗原匹配合适的同胞。目前可匹配的无关供体的alloHSCT越来越多地被用来治疗地贫和 SCD,但研究发现只有不到14%的人有一个匹配的兄弟姐妹,而在美国约30%的非洲裔美国人才能有一个 MUD。有关数据显示,在移植低风险群体中,移植后的地贫患者生存率为80%。然而高风险群体(如肝脾肿大者)的移植结果却不容乐观,移植后的生存率相对比较低 ,生存率约为54%。经调查研究这些死亡率大多归因于二级至四级移植物抗宿主疾病GVHD)或移植物衰竭同时异体基因间患者的HSCT治疗还面临着许多问题,因为alloHSCT会产生许多相关的副作用导致异体基因不能被受体接受,此外接收治疗之前的大多数患者往往都接受过输血治疗,重复的输血治疗导致这些受试者的肝脏和免疫系统活动性增加,会增加移植后排斥反应,降低患者的生存率,所以受试者在进行alloHSCT之前需要给予白消安和环磷酰胺等药物进行调理,以最大程度的降低移植风险。在过去十年的研究发展中,alloHSCT移植结果已经得到明显的改善,因为已经形成一套合理的方案来辅助 alloHSCT。首先通过风险分层筛选出高低风险群体,评估受试对象的风险值,再根据不同对象给予合适的白消安靶向剂量,并在调理期间根据患者实际情况不断改良调理方案和改善支持性护理。在异体干细胞移植前也可以通过靶向核酸酶的基因组编辑技术对其进行基因编辑,构建正常且完整的珠蛋白基因组。
近期研究热门的CRISPR Cas9基因编辑系统实现对HSC的基因编辑,相对于锌指核酸酶等技术,它具有非常强大的基因编辑功能,也更安全、更有效。进行基因编辑后的 HSCT 必须要获得大量基因编辑成功的HSCs,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在移植后能够产生所需的血红蛋白量,但到目前为止用基因编辑方法在地贫治疗中对HSCs进行靶向基因修正,其实际效率往往是低下的。Hoban等和Chang等使用一种关于ZFN技术的改进方法,能使基因编辑效率显著提高。基因编辑技术无疑给HSCT的发展创造了更多的可选择性,也使转化效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出自《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与基因治疗》作者胡俊杰,陈鑫苹,符生苗。
上一篇: 基因治疗中的病毒载体
下一篇: 恶性胶质瘤基因治疗新靶点